在半個多世紀前,一批又一批花季少女,從山東、湖南......進疆,她們把最好的青春奉獻給新疆,她們把根扎在了新疆,她們被稱為“軍墾母親”。
![]()
那會兒剛剛解放的新疆百廢待興,可又地處偏遠,交通不發達。
“滾滾黃沙遮住天,茫茫鹽堿連成片;滿目荒涼雜草生,野獸出沒無人煙。”
這是當年兵團戰士留下的順口溜。1950年,毛澤東命令20萬駐疆戰士“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依靠屯墾來戍守邊陲。
![]()
王震曾扳著指頭給周總理算過一筆賬,整個新疆部隊的男女比例是160:1,而30歲以上的未婚男女比例卻是300:1,個別師團的男女比例達到500:1。
新疆可是半壁河山呀,沒有這十幾萬人怎么守住這六分之一的國土和六千多公里的國境線?缺男少女,怎樣才能讓兵團戰士安心駐守和扎根新疆?
“沒有老婆安不了心,沒有兒子扎不了根”
駐疆部隊里還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抗日戰爭打硬仗,南下北返餓肚腸,爛(南)泥灣里去開荒,勝利以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丟了爹娘。”
![]()
盧一萍的紀實文學《八千湘女上天山》中提到,當時部隊下達了新指令,“家里有老婆的、訂了婚的,可以送來;
家里既沒有結婚又沒有訂婚的,父母親戚能給你訂一個的也可以送來;路費等一切由公家負擔。”(序章第三節,《婚姻問題、婦女工作,是當時部隊的“熱門”話題》)
以上條件都不符合的,只能靠組織幫助解決了。
解放新疆后,為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部隊明確規定:“漢族軍人不允許與少數民族婦女結婚。”可當時新疆的漢族人口一共才30萬。
![]()
50年代初,彭德懷視察新疆時,曾對官兵們說,“我們的屯墾事業要后繼有人,你們都打光棍了,誰來繼承我們的事業?我跟王胡子(王震)講了,叫他到內地招一批女兵來!”
王震還真的去向毛澤東請示,組織內地女青年來新疆工作。毛和王都是湖南人,自然先想到動員湘妹子。
![]()
1950年3月,黨和國家向全國青年女性發出了“獻身邊疆,報效祖國”的有力召喚,一場大規模婦女“西遷從軍”的運動就這樣在全國拉開了帷幕。
通過各種途徑,從1949年到1952年,進駐新疆女兵就達到了22870人。征女兵入新疆,大大平衡了男女比例,客觀上也能適當解決士兵們的婚姻問題。
![]()
在此過程中王震將軍功不可沒,多年以后毛主席見到時任農墾部部長的王震說:“你不但是屯墾戍邊的大將軍,也是一位最偉大的紅娘。”
這些豆蔻年華的少女遍及天山南北,之后半個多世紀里她們將與這片土地血脈交融,相生相伴。
軍墾女兵用血肉之軀,戰勝戈壁
當年她們一下車,眼前一片荒涼,別說像樣的房子,連樹都沒幾棵。
沒地方住咋辦?自己動手在地上挖個兩米見方的大坑,上面架上樹枝,鋪墊蘆葦草,這就是“地窩子”了。
人住進去,撲簌簌往下掉灰土不說,每逢雨雪天氣,泥水就一股股往里灌,床鋪衣物全都得遭殃……冬天零下四五十度,經常刮大風,下大雪,住的地窩子,往往是晚上關好地窩子的門,早晨就被大雪蓋住打不開了,臉也被經常凍破,膿水直往下流。
![]()
在建設邊疆的滾滾洪流中,這群女性和男兵一起,住地窩子,喝澇壩水,不論冬夏,扛起農具開荒生產,成為屯墾戍邊、安定邊疆的重要力量。
組織牽線,美好婚姻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婚姻不一定是感情的需要,而是革命的需要。于是,組織便成了婚姻的媒介。可以肯定的是,組織的介紹首先是基于對男女雙方的了解和秉著對男女雙方負責的態度的。
雖然說這種婚姻并非完全出自女兵的自愿,但也不會強迫。當時通過組織介紹的婚姻,在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后,卻有著意想不到的結局。
據調查,這些當年由組織介紹結婚的女兵,幾乎沒有離異的現象,而且又幾乎都是原配相伴走到了最后。
![]()
曾有人向這些女兵探究過其中的原因,女兵說:
原因之一是組織介紹的婚姻基礎較好。當時經過組織介紹時,會對男女雙方的政治面貌、家庭背景以及個人情況做詳細的了解,這實際上是將原應由女方個人了解男方的程序,由組織出面解決,從而使雙方的婚姻建立在較為了解對方情況的基礎之上。
原因之二是女方的婚配對象,即那些“老干部”大多不僅非常善良,而且覺悟高,很少有大男子主義思想,對女兵的生活非常關心,對女兵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因此這種婚姻令女兵很少有后悔的。
牢記歷史,感恩奮進
![]()
歷代王朝在新疆屯田,從來都是一代而終,時間最長的不超過27年。
而五十年代由于女兵的加入,昔日荒涼的戈壁灘建起了一個個溫暖的人生驛站,裂變出無數具有活力生機的家庭。沒有她們,就沒有今天日益繁榮的屯墾事業。
參軍,進疆!這是當初女兵們的夢想,她們用幾十年的歲月,演繹了為夢想生存的人生。
![]()
她們本被設計為安撫軍心的軍嫂,但她們超越了原設計的期望,她們不僅貢獻出了青春和愛情,同時也使荒原上第一代母親成為了第一代教師、醫生、農技師、拖拉機手,全面改變了當地的諸多生態,使一個黃沙彌漫的粗獷世界開始綻放柔和、文明和理性的光輝。
當年西上天山的女性們無一例外地步人晚年或已離世,幾十年的歲月流逝,都沒有抹去那段未記入史冊的記憶。這是屬于她們的刻骨銘心的歷史,這也是她們為之驕傲的往事,今天的我們更不應忘記!
伴隨國家“西部大開發”計劃,挺進大西北已成為多少有志青年的夢想,山東女兵的后代扎根新疆這片土地,匯入了建設美麗大西北的滾滾洪流,正在上演著更雄偉、豪邁的英雄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