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為漢?
答案將在彭城揭曉!
第三屆漢文化論壇開幕在即
70+學者名家齊聚徐州
共探漢文化“和合共生”的現代智慧
“何以為漢·和合共生”。第三屆漢文化論壇將在徐州舉行。作為兩漢文化的發祥地與集萃地,徐州歷史底蘊深厚博大,文化遺址遺存燦爛。這次徐州要把千年漢韻搬進新時代,更要邀每一位熱愛漢文化的你,共赴一場“文化共創”!
城市被文化塑造。以文潤城,以文興城,城市因文化而活力奔騰,生活因文化而有溫度。
站在戶部山青石板路上,指尖拂過斑駁的磚墻,耳畔傳來巷口咖啡館里年輕歌手彈唱的民謠。老墻的皺紋里還鑲嵌著明清商賈的算盤聲,新曲的旋律已順著飛檐上的銅鈴飄向云龍湖浩渺的波光中——這便是徐州,一座總在時光褶皺里綻放新顏的城,每一處風景都是它鮮活的文化表情。
![]()
0 1
徐州的文化表情,
是山水詩性的豪爽與浪漫
詩性的豪爽是“季子掛劍臺”上的上古《徐人歌》:“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誠信如金,穿越時空。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站在戲馬臺高大的銀杏樹下,想象項羽秋風戲馬,“云飛揚”的豪情隨風起,亦隨風去。
![]()
詩性的徐州有歷史的壯闊。它是110多年前傳唱的《徐州歌》,“莽莽古徐州,山河氣勢遒,赤帝成功憑徒手”,“畫眉人遠,燕子樓空……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薩都剌《木蘭花慢·彭城懷古》)
詩性的徐州有隨性的浪漫。它是畫像石《庖廚宴飲圖》烤肉的香氣和煙火;是“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的喟嘆;是“醉中走上黃茅岡,滿岡亂石如群羊”的率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放;是故黃河畔牌樓邊“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的依依別情,“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的思念與哀怨。
![]()
徐州的山水新韻,是一首流動的詩、一幅立體的畫。
夕陽西下,云龍湖的波光與城市的霓虹交相輝映,窯灣的炊煙與潘安湖的蘆葦在風中輕輕搖曳……美景的背后是徐州人錨定目標決不放棄的堅韌與奮發。建國初期,徐州森林覆蓋率只有1%。70多年的奮斗,硬是在石頭縫里種出滿城青綠。徐州的文化表情,不是靜止的古跡、單一的風景,而是歷史與現代的對話,是傳統與創新的共生,是每一位徐州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堅守。
![]()
0 2
徐州的文化表情,
是街巷煙火的情感與溫度
修補破損道路、建設社區服務中心……彭城七里城市更新工程惠民潤心,在市民共享與文化浸潤中譜寫“新韻”篇章,構建起“七里一線、步步皆景”的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人文氣息與市井煙火交融共生,一路詩情畫意。
產城人文融合,奏響創新發展的和諧律動。龜山漢墓景區的數字化展廳,全息投影讓游客360度觀看“鎮館之寶”——龜鈕銀印和鎏金銅熏,熏香的裊裊煙霧升起,穿越時空。
![]()
大型湖島實景演出《彭城風華》,以水為媒、以島為臺、以船為席,2023年3月30日首演,恢宏的敘事、精湛的演出與高科技舞美相融合,迅速吸引全國游客,演出超千場,近40萬游客登船體驗。
![]()
![]()
以食養生、以食育德,地鍋雞的煙火氣,盛滿“大俗即大雅”的市井哲學、味覺密碼,是徐州人直白、樸實,不裝不秀的性格袒露。
漢文化與新潮時尚碰撞出“國潮漢風”熱潮,非遺藝人將漢畫像石中的出行場景融入裙擺之中,漢服、漢舞、漢樂、漢方、漢宴,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里,老宅院改造的書店飄出墨香;大學路的科創園區里,年輕的創業者們為夢想奮斗……這座城既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情,也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溫婉;既堅守著“楚韻漢風”的文化根脈,也敞開胸懷擁抱新時代的浪潮。
![]()
“以創造性轉化做好文化‘活化’文章”“在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上求實效”,文化與經濟共振、與時代同頻,走進百姓日常,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徐州,正綻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古韻與新姿交織,奏響激昂的時代華章。
0 3
徐州的文化表情,
是城市品格的倔強與擔當
文化塑造城市品格。下圓墩遺址“一鍵穿越四千年”,是徐州先民“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自覺、清醒。城下城遺址博物館“一眼閱千年”,黃河漫灌古城,人們一次次逃離,又一次次難以割舍,“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印證的是這座城市的不屈不撓。
![]()
改革開放早期,徐州是江蘇僅有的兩個未被列入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自費開放、自力開發,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久久為功,徐州實現歷史性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顯著一個城市的特色風貌。”
根脈鑄魂,傳承紅色基因,筑牢“新韻”之基。把敢打必勝、勇于擔當的淮海戰役革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膽魄融入城市血脈,凝聚成奮勇爭先的硬核城市品格。
“我征服的是巔峰,我攀登的是人生,登臨絕頂,一覽群峰!”“何懼前無路,登天梯,倚壯志與豪情。”大型原創歌舞劇《攀登·攀登》,生動展現大國重器、紅色“徐工”的創業歷程,激勵著每一個“徐工人”、感染著每一個徐州人。
![]()
“唯有攀登,才能向上。”時代需要奮勇者,執著堅定,扎實朝著新的歷史節點邁進。
“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文化不是“裝飾品”,而是塑造城市靈魂、凝聚市民精神、驅動城市發展的“核心力量”。
![]()
看見,是一種力量。如今的徐州,從歷史中走來,被文化塑造,被賦予詩意的浪漫;向未來奔騰,以舍我其誰的壯志,滿弓緊弦拼經濟穩增長,推動城市能級的提升,推動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聯動融合發展,高歌新時代“大風歌”。
![]()
撰文 | 巴全東
徐州廣電編輯 | 李彥凝
一審 | 蔣莉
二審 | 朱宸昕
三審 | 張清
![]()
![]()
轉發+在看,告訴身邊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