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11月2日,復旦大學脊柱腫瘤研究所成立大會暨《BBRCR》雜志創刊儀式中山醫院舉行。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骨腫瘤與骨轉移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其中脊柱腫瘤正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重要疾病。脊柱作為人體支撐核心,神經血管密布,其腫瘤具有發病隱匿、易誤診、惡性度高、進展快的特點,且類型繁雜,對多學科協作的要求遠超普通疾病。然而,當前國內脊柱腫瘤研究資源分散,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脫節,嚴重制約了科研突破與臨床轉化。
11月2日,復旦大學脊柱腫瘤研究所成立大會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同日,該研究所官方期刊,國內首個聚焦脊柱腫瘤的期刊《Bone and Bone Related Cancer Research》(簡稱《BBRCR》)雜志正式創刊。兩大平臺的成立,將為破解行業痛點、打造國際一流脊柱腫瘤研究與診療中心按下“加速鍵”。
![]()
大會當天,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名譽院長樊嘉通過視頻表達了祝賀。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陽化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科研處副處長盧虹,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周儉,骨科主任董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蘇州大學骨科研究所楊惠林,上海長征醫院骨科醫院院長、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肖建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疾病研究所所長邵增務,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殷國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副主任蘇培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上海市骨科內植物重點實驗室主任湯亭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王達輝,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骨科主任馬曉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外科主任嚴望軍等專家教授出席大會。
![]()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名譽院長樊嘉視頻致辭
作為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單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始終深耕學科交叉與科研創新。周儉院長首先代表中山醫院對各位遠道而來的專家教授表達了熱烈的歡迎,他指出中山醫院在腫瘤防治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成立專門的脊柱腫瘤研究所是響應“健康中國”戰略,提升在該領域學術影響力與診療水平的關鍵舉措。他表示中山醫院將全力支持研究所和官方期刊《BBRCR》的建設,并對未來發展表達了殷切期盼。
![]()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陽化冰致辭。
![]()
大會公布了研究所組織架構與期刊編委會陣容,董健教授擔任研究所首任所長及《BBRCR》雜志創刊主編。陽化冰總編輯、周儉院長、董健所長(主編)與盧虹處長共同為研究所及期刊揭牌。
![]()
隨后,相關領導為副所長、專家委員會成員及期刊副主編頒發聘書,標志著這一跨學科創新平臺正式啟動運行。
![]()
![]()
![]()
![]()
![]()
![]()
![]()
![]()
據董健教授介紹,研究所未來將聚焦深入探索脊柱腫瘤的發病機制,研發更精準的診斷技術和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最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惠及廣大患者的臨床實踐,提升脊柱腫瘤領域的整體診療水平。
與研究所同步誕生的《BBRCR》雜志,以全英文國際期刊為定位,致力于打造骨與骨相關腫瘤研究領域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期刊匯聚了20余位國內外該領域知名學者擔任編委,嚴格堅守高標準、國際化辦刊方針,將重點刊發包含骨腫瘤在內的骨相關研究各個方面的創新性原創研究成果,助力全球學者開展深度學術交流與合作,持續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學術話語權。
![]()
儀式后的學術討論環節,研究所及期刊編輯部成員圍繞未來工作規劃深入研討,與會專家紛紛建言獻策,為雙平臺發展注入多元智慧。
未來,復旦大學脊柱腫瘤研究所將以平臺搭建為樞紐,延伸多學科協作,集中力量攻克脊柱腫瘤診療中的醫學難題,有望引領中國脊柱腫瘤研究走向世界,為全球脊柱腫瘤患者帶來更優質的醫療解決方案。
![]()
本文來源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責任編輯丨葉子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