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全球大豆貿易圈傳來震動:中糧、益海嘉里等中國頭部糧油企業集體暫停了12月至次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訂單,涉及總量達180萬噸。
三天后的10月28日,巴西外貿秘書處迅速跟進,發布2025年第86號公告,宣布對原產于中國的23個稅號合成纖維無紡布發起反傾銷調查。
短短72小時內,從農產品訂單驟停到制造業貿易調查,中巴貿易的緊張局勢陡然升級。
![]()
此前中美貿易格局調整,中國將大量大豆訂單轉向巴西,2024年中國進口大豆中71.1%來自巴西,這樣的市場份額讓巴西糧商逐漸滋生了定價自信。
2025年入秋以來,巴西大豆報價開始持續上漲,10月更是突破650美元/噸,比美國大豆同期價格高出66美元。
支撐這一漲價行為的,是巴西糧商的雙重判斷,他們認為中國在巴西港口、鐵路的投資會形成采購綁定,且國內飼料需求剛性難以替代。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中國對價格波動的容忍底線,過高的到岸價直接導致中國壓榨企業陷入困境,加工利潤跌至每噸虧損50元。
![]()
中方這邊訂單一暫停,帶來的影響堪稱是立竿見影。
巴西圣保羅港迅速出現大豆積壓,原本計劃裝船的180萬噸大豆無法按時發運,每日產生的滯港費高達120萬美元。
更讓巴西糧商措手不及的是,中國的需求并未消失,而是快速轉向了其他市場,比如阿根廷。
![]()
恰逢阿根廷在9月22日宣布暫時取消大豆出口稅,這項持續至10月31日的政策,讓阿根廷大豆到岸價比巴西低30-40美元/噸。
所以中國企業在暫停巴西訂單后48小時內,就鎖定了數百萬噸阿根廷大豆采購量,每噸壓榨利潤可達200元。
市場的快速轉向讓巴西全國谷物出口商協會被迫調整預期,將全年對華大豆出口預測從1.1億噸下調至9500萬噸,坦言短期利潤犧牲了長期信任。
![]()
為了逼中方就范,巴西選擇無紡布作為反制抓手,時間點與品類選擇都頗具深意。
盡管公告宣稱調查源于國內行業協會4月30日的申請,但在大豆訂單暫停后即刻發布,關聯性難以忽視。
無紡布廣泛應用于醫療防護、衛生用品等領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生產和出口國,產品在價格與技術上均具優勢,而巴西本土產業長期受進口沖擊。
![]()
更值得關注的是,巴西擬定的反傾銷稅率區間為每公斤0.69美元至4.81美元,而當前中國無紡布對巴出口單價普遍在1.2至1.5美元之間,若按上限執行,中國產品將徹底喪失價格競爭力。
不過這種反制更像是象征性表態,巴西刻意避開了大豆、鐵礦石等核心出口品類,既想傳遞施壓信號,又擔心引發更大規模貿易反擊,暴露了其對華貿易的結構性弱點。
![]()
面對巴西的施壓手段,中方的態度那叫一個“從從容容”。
在大豆進口方面,中國早已打破單一依賴,將來源國擴展至15個,烏拉圭、巴拉圭等新興供應國不斷發力,形成了有效的市場緩沖。
下游飼料企業也早有準備,通過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增加棉籽粕、菜粕等替代原料使用,逐步降低豆粕添加比例,進一步減弱了進口剛性。
![]()
隨著時間的推移,巴西部分糧商已開始悄悄下調大豆報價,試圖挽回中國訂單,但市場主動權已發生轉移。
阿根廷借助免稅政策,短期內成為中國大豆采購的重要補充,截至10月底,已有六艘載滿阿根廷大豆的貨船抵達中國港口,且部分交易采用人民幣結算,既降低了雙方的匯率風險,也為貿易合作增加了靈活性。
而巴西的反傾銷調查仍在按程序推進,卻面臨現實困境:本土市場短期內無法找到中國無紡布的替代供應源,若加征高關稅,醫療用品、衛生用品價格上漲的成本最終將由民眾和企業承擔。
![]()
目前,巴西港口的大豆滯港費仍在累積,無紡布反傾銷調查的問卷正陸續發放,這場博弈尚未落幕,但結局已有清晰指向。
巴西若想修復貿易關系,首先需要讓大豆價格回歸合理區間,摒棄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傾向。
畢竟在全球貿易新格局中,信任與合作遠比短期博弈更有價值,那些試圖靠市場地位施壓的做法,終究會被市場規則所糾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