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詭道也。打仗除了比誰的武器更先進、誰的戰術更高明、誰的士氣更旺盛,還要比誰的情報工作做得更好,而情報工作不僅要刺探敵人的情報,還要利用假情報欺騙敵人,哪怕在和平時期,情報戰都一直沒有停止,就比如我國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現在就承認自己當年經常說一些假消息忽悠美國。最近張召忠現身清華大學時事大講堂發表演講,承認自己參加媒體后就致力于建立戰略忽悠局,最后忽悠美國把F-22生產線拆了。
![]()
提起張召忠,可能是早年中國軍迷們最熟悉的專家了,他曾在央視主持過《軍事天地》節目,也曾多次赴國外進行軍事考察,完整見證了中國國防工業從大到強、從仿制到自研的完整過程。而張召忠曾經在電視節目中說過許多比較有爭議的觀點,也間接增加了他本人的網絡熱度。比如霧霾防激光、海帶纏潛艇,都一度遭到眾人的調侃。然而多年后張召忠這些看似開玩笑的言論,卻被證明是有科學依據的,于是張召忠在網絡上被冠以“戰忽局局長”的頭銜,敬稱為“局座”,而他本人則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
而“戰忽局局長”最火出圈的言論,就是當年在防務新觀察表示中國沒有搞四代機,而是在殲-10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網傳的四代機是殲-10改,美國人搞F-22都搞了20多年,中國短期內不可能搞出四代機。而局座當年所提到的四代機,是美國還未修改戰斗機劃代標準的四代機,當年大部分國家都采用了美國的戰斗機劃代方法,把F-22稱為第四代戰斗機,F-15和F-16則是三代機,殲-7、殲-8、F-4這些高空高速戰斗機則是二代機。因此在殲-20出現后,一度被軍迷稱為“黑絲帶”(黑色四代機)。
![]()
在殲-10官宣服役后,網絡上就開始出現中國正在研發四代機的消息,并出現了許多中國四代機的想象圖,甚至有一些跟后來的殲-20非常相似。如今無法確定當年神似殲-20的圖片是否跟官方低調泄密有關,但殲-10服役后,西方肯定掌握了一些中國正在研發第四代戰斗機的情報,如果此時美國對這些情報重視起來,可能導致中國今后面臨更大的戰略壓力。
21世紀初期的國際環境,跟如今大不一樣。憑借著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表現出的降維打擊式軍事優勢,美國的軍事霸權可謂如日中天,而美國在失去了蘇聯這個最大的對手后,俄羅斯又因為經濟崩潰而萎靡不振,中國的軍事實力距離美國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戰斗機、坦克、軍艦這些常規武器裝備,基本都被美國拉開代差,因此在2010年之前,美國對于中國的軍事實力其實是比較輕視的,他們承認解放軍在陸地作戰很強,但是到了海上與空中,主要比的是裝備性能,你作戰士氣再高、軍事素養再優秀,也不可能開著二代機去擊落四代機、也不可能開著魚雷艇擊沉核動力航母。
而美國的軍事優勢過于巨大,這就導致美國國會開始在經費方面卡脖子了,畢竟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美國軍隊在戰場上無往不利,憑借手頭上的武器裝備就能橫掃全球了,那干嘛還要花那么多錢去研發各種科幻武器?還不如把經費省下來花到別的地方。
于是在冷戰結束后,美國軍隊就開始與國會甚至五角大樓進行討價還價,為了保住一個先進武器研發項目,軍方的人往往跟國會議員吵得不可開交。而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國防部長往往站在了軍隊的對立面,因為美國的軍隊只效忠于憲法,歷屆美國政府也只能在法律條款內去向軍隊下命令,且許多命令的頒布還會受到國會的約束。而美國的國防部部長則是由總統任命的,對于美國軍隊來說屬于政府空降過來的文官,說好聽點就是過來指導美軍,協調政府與美軍之間的工作,每次政府換屆,國防部長往往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因此美國軍隊對國防部長并沒有多少認同感,歷史上美國國防部長也沒少干涉美軍的武器裝備研發,雙方鬧過不少矛盾。
![]()
冷戰結束沒幾年,美國就將許多先進但昂貴的武器裝備研發項目給停掉了,比如海軍的A-12隱身攻擊機、科曼奇武裝直升機、CG(X)巡洋艦。還有一些武器項目則被勒令縮減采購數量,比如B-2隱身轟炸機和F-22隱身戰斗機。冷戰結束后爆發的幾場常規戰爭,美國航空兵僅依靠F-15、F-16、F/A-18這些戰斗機,就將對手的空軍給完全碾壓了,當時世界上已經服役了多款三代機(后來標準更新改為四代機),其中只有三款不屬于西方陣營:俄羅斯的蘇-27與米格-29、中國的殲-10,(殲-11被默認為蘇-27的仿制品)。
俄羅斯因為經濟問題導致無法提供足夠的研發經濟,蘇-27與米格-29的改進升級陷入遲滯,性能逐漸被西方的三代機拉開性能差距,而中國的殲-10A在西方眼里頂多是跟F-16差不多的水平,依然不足以造成多大威脅。當時美國手里的三代機數量加在一起超過2000架(F-14、F-15、F-16、F/A-18總和),如果再算上盟友的三代機數量,那這個優勢就更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F-22對于美國來說似乎變成了一個昂貴的玩具,原本計劃采購700多架,但是在國會的要求下采購數量一再削減,到最后只生產了187架。而美國空軍為了獲得更多的F-22戰斗機,也一直在盡各種努力。比如在2005年,美國空軍受邀到印度參加對抗演習,為了說服國會增購更多的F-22,美國空軍不惜在演習中放水。當時美國空軍派出的是F-15C/D戰斗機,與印度空軍的蘇-30K和米格-21進行對抗。
![]()
要知道當年印度在訂購蘇-30MKI之前,俄羅斯尚未完成這款戰斗機的研發工作,就提前賣給印度幾架蘇-30K進行體驗,而這個蘇-30K其實就是在雙座型蘇-27UB基礎上簡單改了改,各方面性能都非常一般,真要打起來的話,不是F-15C/D的對手。可演習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美國空軍的F-15C/D不僅慘敗于蘇-30K,甚至還多次被米格-21擊敗。而美國假想敵中隊里可是裝備了多架米格-21與殲-7,美國飛行員對米格-21應該是非常熟悉了,演習中卻多次敗給米格-21,說沒有放水絕對是不可能的。美國空軍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制造輿論,說服國會采購更多的F-22來維持空中優勢。
正是在這段時間,張召忠在節目中否認了中國正在研發四代機的傳聞,表示中國的新戰斗機就是“殲-10改”。而俄羅斯那邊則是沒錢,真的只能推出各種蘇-27改和米格-29改。美國國會這邊一看形勢一片大好,就沒必要在F-22身上繼續花冤枉錢了。2007年蓋茨當上美國國防部長,似乎是受到了張召忠關于“殲-10改”消息的忽悠,他甚至勸說國會關閉F-22的生產線,以此來減少數十億美元的財政支出。蓋茨還預言中國在2020年之前不可能擁有五代機(當時美國已經更新了戰斗機劃代標準,F-22變成了五代機)2025年擁有五代機的可能性很小。
于是在美國空軍的不情不愿之下,美國做出了關閉F-22生產線的決定,而在不久之后,殲-20就首飛了,當時蓋茨正好在中國進行訪問。哪怕在這個時候,張召忠的言論依然在發揮作用,當時仍然相當一部分西方專家不相信那是中國的五代機,天真的以為殲-20是中國研發的一款輕型轟炸機。
![]()
而美國也為自己的后知后覺付出了代價,F-22生產線關閉后,美國又跟盟友搞出了F-35,雖然同樣是五代機,可F-35的定位是多功能,空戰只是附加功能。反觀中國這邊,殲-20服役后就大批量的造,數量很快就超過了F-35,這讓美國人看了非常著急,美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F-35有幾斤幾兩,這款戰斗機欺負四代機可以,用它打五代機那就是純純的送菜。美國一度想要恢復F-22的生產線,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卻不干了,因為許多零部件廠家倒閉的倒閉、改行的改行,許多相關的工程師與設計人員都退休了,想重啟F-22需要花的錢,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關閉F-22生產線所省下來的錢,于是美國只能看著不斷增加的殲-20提心吊膽了。
![]()
當然,美國關閉F-22的生產線,是在參考了多方面消息、權衡各種利弊后才做出的決定,這件事不是一個人就能拍板決定的,也不會因為一個簡單的消息就做出決定。張召忠當年的“殲-10改”言論,起到了誤導美國人的作用,間接促使美國下決心關閉F-22的生產線,要說美國僅僅是因為“殲-10改”的消息就盲目關閉了生產線,那顯然是太過低估美國人的智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