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日,極星汽車官宣收到了納斯達克的警告通知,核心原因很直接——股價太低。
當天,極星汽車的收盤價只有0.84美元,不僅遠低于納斯達克要求的1美元最低競價標準,還快摸到52周以來的最低點0.82美元 。
![]()
更要命的是,這不是偶爾跌一下,從9月底開始,極星的股價就長期在1美元以下徘徊,妥妥觸發了退市預警機制。
退市警告不等于直接退市,納斯達克還給了緩沖期。很多公司都會通過引資、整改之類的操作續命。
按照規則,極星得在明年4月29日前“自救”成功,“自救”要求是股價必須連續十個交易日站穩1美元以上。如果到時候還沒達標,最多能再爭取180天的寬限期。
自救的前提是公司得有“自救”的本錢和底氣,可極星汽車現在最缺的,恰恰就是底氣。
2021年到2024年,極星四年累計凈虧損約337億元人民幣,到2024年底已經資不抵債,凈資產是-33.29億美元,負債高達73.83億美元。
![]()
有人算過,它每個月的現金消耗就在1億到2億美元之間,就算不斷借錢、融資,也只是拆東墻補西墻。
2024年底拿了8億美元貸款,2025年又搞到4.5億美元融資和5億美元綠色貸款,可這些錢轉眼就被燒光了。
財務數據難看,銷量更是慘到沒朋友。2024年全球銷量4.49萬輛,同比跌15%,中國市場的表現簡直可以用“隱身”來形容,全年銷量才1612輛。
2025年一季度更夸張,只賣了63輛,3月份甚至只賣出1輛 。要知道,國內頭部新勢力單月銷量隨便就能過萬,極星這成績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
極星上市時市值一度沖到275億美元,被看作“中國新能源出海第一梯隊”的代表 。可這些年它走的每一步,幾乎都是錯的。
首先是產品策略亂得一塌糊涂。現在在售的四款車,居然分別基于四個不同的平臺打造,研發重復投入,供應鏈還特別復雜,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是市場定位完全跑偏。在中國市場,它想走高端路線,可品牌認知度低到離譜,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吉利和沃爾沃的“親兒子。
更尷尬的是在吉利體系內部,極氪、領克不斷擠壓它的生存空間,極星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角色 。
頻繁換帥和戰略搖擺,更是讓它雪上加霜。過去一年,CEO、CFO、銷售總監等核心崗位全換了一遍,政策朝令夕改,消費者和投資者也失去了耐心 。
面對絕境,極星不是沒掙扎過,背后的李書福更是沒少“輸血”。2025年6月,李書福通過旗下投資平臺給極星注資2億美元。
明眼人都知道,2億美元對于負債超70億美元的極星來說,頂多算“止痛藥”,治不了根本。
![]()
再說幾句
現在外界最關心的是,極星到底能不能躲過退市這一劫?從規則上看,它還有大半年的緩沖期。
極星是吉利全球化戰略的“橋頭堡”,畢竟它有歐洲身份和沃爾沃基因,在歐美市場的品牌接受度比中國品牌高,這也是李書福不肯放棄它的原因 。
如果持續燒錢卻看不到回報,就算是李書福,恐怕也會有動搖的一天。畢竟吉利體系里能打的品牌不少,沒必要把資源砸在“扶不起的阿斗”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