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尼
今年加拿大政府連續對中國加稅,卡尼上臺之后先是拒絕取消和中國的電動汽車關稅,后來又一次加征鋼鐵關稅,加媒體認為主要是為了“討好特朗普”。此舉引發了中國的反制,加拿大油菜籽銷路出現嚴重挫折。消息人士表示,卡尼“一邊倒”親近美國最后卻遭到了特朗普的閉門羹,美國也拒絕和加拿大談判。所以卡尼政府關稅不但沒有降下來,還鬧僵了和美國的關系,可謂是兩邊都不討好了。
![]()
加拿大和菲律賓
作為加拿大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市場對其經濟命脈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油菜籽、礦產等大宗商品出口高度依賴中國需求,而中方針對加方不合理關稅的反制措施,已引發加拿大農業州的破產潮,農業團體多次呼吁政府糾正對華貿易政策。然而最近幾天,加拿大的行為很反常。一方面,總理卡尼與外長阿南德密集釋放對華合作信號,從重啟經貿聯委會到磋商取消歧視性關稅,為雙邊關系"再出發"營造氛圍;另一方面,其海軍頻繁現身南海聯合軍演,更與菲律賓簽署《訪問部隊地位協定》。
![]()
加拿大旗幟
這次加拿大與菲律賓簽署的《訪問部隊地位協定》,成為首個與菲律賓達成此類軍事協議的印太國家,為兩國軍隊互訪、聯合軍演與情報共享提供了法律框架。這一動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長期配合美國"印太戰略"的延續——8月加拿大"魁北克城"號護衛艦便參與了美菲澳主導的"阿隆2025"軍演,在緊鄰南海爭議水域的巴拉望島開展實彈射擊與兩棲登陸演練,參演兵力達3600人,創下系列演習規模之最。
![]()
卡尼政府
加拿大的南海動作具有清晰的戰略意圖:一方面,通過綁定美國主導的軍事小圈子,鞏固其"北美安全體系"中的依附地位,試圖以"表忠心"換取美國在經貿領域的讓步;另一方面,借助與菲律賓等國的防務合作,擴大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提升中等國家的全球話語權。但加媒體提醒,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國家間合作應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任何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行為都將直接影響雙邊關系氛圍。加拿大的雙面下注策略,本質是在中美競爭格局下,試圖"魚與熊掌兼得"的外交投機。但其忽略了一個核心事實:經貿合作的基礎是政治互信,而安全領域的對抗必然侵蝕互信根基。
![]()
加拿大和美國
所以說白了,加拿大與菲律賓的防務協議,使其被迫卷入南海主權爭議的漩渦,而這種綁定并未帶來實際安全收益——既無法改變地區力量平衡,反而使自身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正如軍事專家指出,加拿大參與的南海軍演對提升自身戰力意義有限,更多是服務于美國遏制戰略的政治象征。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介入已引發中國的針對性反制,"渥太華"號被攔截事件充分說明,其軍事存在只會加劇摩擦風險,而非提升安全系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