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與加拿大國防部長在馬尼拉簽署了《訪問部隊地位協定》。這份加拿大與印太國家首個軍事協議,允許雙方在彼此領土部署軍隊、開展聯合演習,并為加拿大參與明年美菲“肩并肩”軍演鋪平道路。而此前,菲律賓已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四國構建了類似的軍事合作網絡,形成針對南海的“五國聯動”格局。
![]()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奧多羅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上明確拒絕與中國對話。回顧近期態勢,菲律賓在仁愛礁、黃巖島等海域的侵權舉動頻仍,如今又通過引入域外力量強化軍事存在,使得南海問題從主權爭議逐步滑向地緣陣營對抗。美國媒體毫不諱言地指出,菲加防務合作的核心目標就是“抗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菲律賓通過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五個域外國家拉入南海棋局,馬科斯政府試圖構建一個準軍事同盟體系。加拿大作為傳統上專注北大西洋防務的國家,此次轉向印太并簽署首個亞洲軍事協議,標志其戰略重心發生歷史性調整。而在協議簽署前一周,加拿大海軍“蒙特利爾號”護衛艦剛結束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動,這種“簽協議即秀肌肉”的節奏,暴露了其急于提升區域存在感的心態。
然而,細究這些協議內容可見,其合作更多聚焦于后勤支持、人員培訓和情報共享等非作戰領域。相比美菲協議中包含的明確防務互助條款,加拿大與菲律賓的協定框架性承諾遠大于實際義務。這種“準同盟”網絡的松散性,使得菲律賓在倚重外部支持時,也面臨著淪為大國博弈棋子的風險。正如分析所指,這種聯盟化操作雖能短期內提升菲律賓的談判籌碼,但長遠看可能使其喪失戰略自主權。
馬科斯政府通過外交爭端轉移國內矛盾,同時迎合美國的印太戰略,成為其政治算計的重要部分。日本通過向菲律賓出售6艘護衛艦擴大海外軍事存在,澳大利亞軍隊多次參與美菲聯合巡航,新西蘭則側重人道救援等“軟實力”合作,各方的戰略意圖在南海交匯。而加拿大則在2022年推出“印太戰略”后,首次通過軍事協議實現在該地區的實質性立足。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1月3日回應強調,防務合作不應針對第三方,更不能損害第三方利益。中國一貫反對“炫耀武力、挑動對抗”的冷戰思維,認為這種做法與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的共同愿望背道而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