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服務是民生“關鍵小事”,也是基層治理“老大難”。物業質量不高、收費不透明、溝通不暢等問題,曾是遼源群眾的心頭愁。如今,這座城市聚焦群眾心聲,通過國有物業兜底、行業“賽馬比拼”、執法力量下沉等創新舉措,讓治理承諾化作群眾可感可及的幸福成果。
破解“無管失管”難題
國有物業成“貼心管家”
遼源城區105個老舊小區,曾因基礎設施老化、物業履約缺位陷入治理困境。今年,遼源市創新推出國有物業兜底模式,改建或組建國有物業公司,建立社區居委會主任兼任物業公司總經理的雙任職機制,讓物業服務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
![]()
![]()
龍誠物業自5月成立以來,公司構建“1總公司+8街道分部”體系,推行“先嘗后買”服務機制,接管了龍山區廣廈小區、永安小區、嶺南小區、吉嶺小區等14個小區及1個露天市場,服務7239戶居民。清理亂堆亂放300余處、垃圾4.5噸,維修新建公共設施117處,修復路面380平方米,栽種綠植1.8萬株……一系列實打實的行動,讓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據北壽社區黨委書記兼物業經理趙舜華介紹,目前物業費繳費率從50%升至80%,12345熱線物業類投訴同比下降50%,居民直言“這樣的管家,我們信得過”。
東豐縣鹿益萬家物業實行“一區一策”,解決道路墻體破損等問題80余個,改建瀝青路面3300平方米、建設充電樁40個;東遼縣國信物業改造15個小區基礎功能,化解下水不暢、房屋漏水等難題;西安區礦區物業規劃停車位1.2萬平方米、安裝路燈420盞;高新區萊德物業解決“停車難”“充電難”……截至目前,遼源27個無物業小區全由社區代管,14個物業退出小區獲國企兜底,物業管理投訴總量從去年的11.96%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05%,“無管失管”問題徹底清零。
“賽馬比拼”樹標桿
行業提質有活力
為倒逼物業企業提升服務質量,遼源自今年7月起,開展為期9個月的住宅小區物業企業“賽馬比拼”,全市服務滿6個月的物業企業全部參與。測評以百分制為標準,融合業主測評、街道測評、專業測評及12345熱線接辦情況,還將投訴率列為關鍵指標,確保評價貼合群眾需求。
![]()
![]()
“其他公司都卯足了勁,我們也得用心服務,爭取好名次!”東藝華府物業公司經理王晶鑫的話,道出了企業的競爭動力。據遼源市物業和住房維修資金管理中心主任楊悅波介紹,比拼實行“紅黑名單”機制:連續兩次獲A級的企業,將獲政策扶持與資源傾斜;連續兩次評D級的企業,將被列入“黑名單”,由街道指導業主依法解聘。目前,我市已對87家民營物業公司建立考核退出機制,強制淘汰12家服務差的企業,推動行業形成“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競爭格局。
執法力量沉下去
小區治理優起來
以往,物業因無執法權,對私搭亂建、雜物堆放等問題“管不了、勸不動”。如今,遼源創新“城市管理進小區”機制,由市住建局牽頭整合資源,推動執法力量下沉,將社區治理從“末端執法”轉向“源頭治理”、從“被動管理”轉向“主動服務”。
![]()
不久前,西安區我的家園小區居民反映樓道雜物堆積、存在消防隱患。礦區物業公司迅速上報太安街道,按照“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制度,消防、城管執法力量快速聯動,當場解決問題。“有了執法力量配合,治理難題迎刃而解!”物業公司經理王俊啟感慨。截至10月末,遼源各區執法力量已覆蓋212個小區,排查問題4254件,整改完成4149件,其中處理雜物堆放1725件、私搭亂建126件、毀綠占綠240件,有效破解“物業管不了”的僵局。
落好物業“一顆子”,激活基層治理“一盤棋”。今年,遼源市將“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寫入《2025年惠民實事行動計劃》,列為30項任務之首,10余家責任單位分工明確、落地有責。從17項物業綜合改革措施出臺,到“兩升一降”(公示率、履約率提升,投訴率下降)目標推進,遼源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在群眾關切中找突破口,讓物業服務更規范、更精細,讓居民生活更舒心、更宜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