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就喝熱水”、“胃痛得吃點涼的降降火”——這些口口相傳的“經(jīng)驗之談”,很可能正在加重你的病情!因為中醫(yī)認為,胃痛不是一個單一的癥狀,其背后有“胃寒”與“胃熱” 兩種截然不同的病機。用錯了方法,無異于南轅北轍。今天,我們就來教你如何火眼金睛,分清胃痛的寒熱屬性。
![]()
胃寒——就像胃里裝了個“冰窖”
胃寒的痛通常是突然抽著疼或悶悶的痛,喝點熱的、捂?zhèn)€熱水袋會舒服很多,但一受涼、吃冷飲就加重。除此之外,還會常見以下表現(xiàn):
① 肚子容易脹,沒吃多少就撐得慌;
② 嘴里發(fā)淡、不想喝水,或者只想喝熱的;
③ 有時會反酸清水;
④ 平時怕冷,手腳冰涼;
⑤ 容易拉肚子,大便不成形。
![]()
胃熱——感覺胃里“著火”了
胃熱的痛就會覺得胃部有灼燒感、火辣辣地疼,吃辣的、油炸的之后更明顯,喝點涼的反而覺得舒服。除此之外,還會常見以下表現(xiàn):
① 口干舌燥,老想喝冷飲;
② 容易口苦、口臭;
③ 牙齦腫痛、口腔潰瘍;
④ 大便干燥、容易便秘;
⑤ 經(jīng)常覺得心煩、燥熱。
調(diào)理方法也各有不同
胃寒重在“暖”(溫中散寒+避生冷)
1.飲食:忌生冷,吃溫食
多吃:生姜紅糖茶、小米山藥粥、羊肉湯、南瓜;
嚴禁:冰鎮(zhèn)飲料、西瓜、螃蟹、苦瓜等生冷寒涼食物。
2.生活:重保暖,避寒涼
腹部隨時保暖,睡覺蓋好肚子,避免空調(diào)直吹腹部,可常用熱水袋溫敷胃部。
3.調(diào)理:溫經(jīng)絡(luò),促循環(huán)
艾灸中脘穴(肚臍上方4指)、足三里(膝蓋外側(cè)下方4指)各15分鐘。選擇溫和運動:散步、慢跑、太極拳,飯后慢走20分鐘,助消化。
![]()
胃熱重在“清”(瀉火通便+忌辛辣)
1.飲食:吃清涼,避辛辣
多吃:綠豆湯、苦瓜、冬瓜、梨等清熱食物;
避開:花椒、燒烤、羊肉、油炸等辛辣油膩食物。
2.生活:心情好,不熬夜
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壓力過大;保證充足睡眠,盡量不熬夜;不過度勞累,讓身體有休息時間。
3.調(diào)理:清胃火,按穴位
常按揉內(nèi)庭穴(腳背第2、3腳趾間),每天2次,每次3分鐘,有助清胃火。
![]()
何時需就醫(yī)?
胃寒??:長期隱痛伴腹瀉、體重下降,可能為脾胃虛寒,需排除慢性胃炎。
胃熱:灼痛持續(xù)、大便帶血或黑便,警惕胃潰瘍、糜爛性胃炎。
若自行調(diào)理2周無改善,或疼痛加劇,建議入院檢查或找專業(yè)中醫(yī)辨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