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特朗普對印度、菲律賓、越南三國幾乎同時對外宣布了與美國在防務領域的重要合作,這些國家的位置,恰好全部位于中國的周邊。美方不僅在這些國家逐步推進軍事部署,還在東北亞釋放出支持韓國、日本發展核潛艇的信號。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在華盛頓高調放話:“美國將在兩年內徹底解決稀土問題,讓中國無法再構成威脅。”中美關系雖然暫時緩和,但美國的戰略圍堵動作卻在加速推進,看得出特朗普這次是玩真的。美國為何加快在亞洲的軍事布局?中國應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圍堵加速”?
![]()
10月末,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飛往亞洲,接連出現在印度、菲律賓和越南三個國家。第一站,是印度。幾天前,在一場對外宣布的聯合儀式上,赫格塞斯正式和印度簽下了一份為期十年的防務合作框架協議。這份協議涵蓋了軍事訓練、武器裝備、情報共享等多個關鍵領域。
這意味著印度正式倒向美國,在戰略安全上不再維持“中立”姿態。過去,印度一直在中、美、俄三方間保持某種平衡,但這一次,莫迪的選擇很明確:靠向華盛頓。
![]()
美國媒體稱,這份協議是“印太未來安全的基石”。如果說印度是南亞的戰略重鎮,那么這步棋一落,美國在南亞的存在感就變得非常實質。而對于中國來說,這無疑壓縮了我們在南亞的戰略空間。
緊接著,赫格塞斯從印度前往菲律賓。當地時間數小時前,他又和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共同對外宣布:成立一支由美方主導、菲方執行的“特遣部隊”。
![]()
雖然這支部隊人數不多,僅有60人,但別小看這點兵力。這支隊伍的任務非常明確:應對中國在南海的所謂“灰區威脅”。美方太平洋艦隊官員也毫不掩飾地指出,這就是為了“提高菲律賓在南海的反應能力”。
此前,美國已經在菲律賓獲得多個軍事基地的使用權,以“聯合演訓”“人道救援”等名義不斷加固軍事存在。如今再加上一支特遣部隊,美菲這種“基地+兵力”的組合,已經不是口頭合作,而是實打實的部署。
![]()
再往后看,赫格塞斯的下一站是越南。11月2日,他抵達河內,越南高層給予了極高的接待規格。訪問結束后,美方宣布:將向越南交付3艘巡邏艇和12架教練機中的首批3架。
這些裝備雖然不算先進,但象征意義極大。赫格塞斯還公開表示“支持一個獨立而強大的越南”,這句老調重彈的表態,顯然不是隨口一說。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越南正被逐步拉進他們的安全體系。
![]()
過去,越南在中美之間立場微妙。經貿上,它對中國依賴很深,但在南海問題上,態度日趨強硬。從這次美越互動來看,合作已經從經濟轉向了軍事層面。這三國的“聯動”并非巧合,而是美國一個系統性布局的體現。從印度洋到南海,美國正在嘗試編織一個以“反華”為目的的軍事網絡。
與此同時,美國在東北亞也沒閑著。特朗普訪問韓國時,宣布允許韓國開展核潛艇研發項目。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因為長久以來,韓國受限于美韓軍事協議和國際核不擴散條約,一直無緣核潛艇技術。
![]()
韓國總統李在明對此表示高度歡迎,稱此舉將有助于提升地區穩定。這種表態雖然聽起來冠冕堂皇,但背后的實際意義是:韓國未來將具備更強的海底監控和投送能力。
消息傳回日本后,日本那邊也坐不住了。日本媒體披露,高市早苗政府也在尋求類似的核潛艇授權,雖然目前尚未正式公布,但相關準備工作已經悄然展開。
![]()
別忘了,澳大利亞早已在AUKUS協議下獲得核潛艇技術支持,未來中國周邊極有可能同時面對三國的核潛艇包圍,這在亞太地區是前所未有的局面。這些核潛艇,全部服務于美國的安全框架,將直接對中國的海上戰略空間構成威脅。從黃海到東海再到南海,中國將面對一個“水下包圍圈”。
在這些軍事布局同步推進之際,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華盛頓也放出了一句高調言論。他公開表示:美國將在兩年內徹底解決稀土供應鏈問題,目的就是讓中國在這個領域“無法再構成威脅”。
![]()
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是高端制造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長期以來,美國在稀土產業鏈上高度依賴中國。而現在,美國試圖在兩年內建立完整的自給體系,包括開采、冶煉、加工、專利技術等全鏈條。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種表態更像是政治宣言而非現實計劃。美國幾十年沒碰過這個產業,想兩年補齊短板,談何容易?但這番話不容忽視,因為它透露出美國對華戰略博弈的時間表和壓迫感。
![]()
貝森特的“稀土時間表”,其實就像是給美軍戰略圈設下的一個時間節點。在這兩年內,美國不會輕易與中國正面沖突,但會在周邊國家大量布防,爭取戰略空間和緩沖帶。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赫格塞斯的外交行程如此緊湊,為什么越南、菲律賓、印度幾乎在同一時間響應美國號召。美國不是突然對亞洲感興趣,而是提前做準備,布局未來。
細看這些動作可以發現,特朗普政府正在從“單打獨斗”回到“伙伴聯手”的老路。他第一任時曾質疑北約、冷淡盟友,現在卻重新拉上日韓、東南亞、澳大利亞,形成對中國的合圍之勢。
![]()
這與奧巴馬、拜登時期的“拉幫結派”如出一轍。不同的是,特朗普這次更快、更狠、更直接。他的對華政策正在從“經濟戰”轉向“安全戰”,從“單邊打擊”轉向“多邊圍堵”。
中國也早已看破這一點。在多場國際場合中,中國不斷強調: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們希望對話,但更會堅決維護國家利益。不管外部如何變,中國依舊保持戰略定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東南亞國家其實并不想被卷入中美對抗,他們更看重的是經濟合作和區域穩定。東盟也多次公開表示,不希望本地區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
![]()
美國雖然在織網,但這張網能織多密、能撐多久,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印度是否愿意長期做美國棋子?菲律賓是否會在下一任政府改弦更張?越南又是否真愿意冒險選邊站?這些都是未知數。
美國可以加速圍堵,但中國要做的,是穩住節奏、走好自己的路。短短幾天,特朗普的亞洲布局令人警覺,越南、菲律賓、印度的密集動作在時間點上并非巧合。這是一場系統性的對華圍堵演練,也是一場戰略壓力測試。但真正能走多遠的,不是喊得響的,而是走得穩的。
信息來源:
[1]中美稀土“停火”,歐盟成局外人?“布魯塞爾會談無實質突破” 觀察者網
[2]密切關注稀土管制,持續尋求對華溝通,歐盟歡迎中美經貿磋商成果 環球網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