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平橋鎮紫霄村的張家井自然村,地處群山環繞的紫凝山上,海拔500米左右,張姓村民聚居,村里有一口古井,村莊以井而名“張家井村”。
![]()
張氏村民從天臺縣街頭鎮的張家桐村分遷而來,張家桐村后,從南端的寒巖至北端的明巖,沉積巖層抬升形成的嶂巖地貌,起伏綿延近十里,巖石呈鐵黑色,狀如臥龍,因此號稱十里鐵甲龍,已開發為寒巖明巖景區,2024年國慶節開始正式對外開放。
![]()
張家井村所在的紫凝山,也開發成為了景區,名為“易筋經景區”,這個名稱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比較費解,或許這也注定了景區開發的結局。
紫凝山縱橫交錯,重巒疊嶂,相傳隋代高僧智者大師智顗(yǐ)在此誦讀法華經,紫云凝聚,紫氣彌漫,故名“紫凝山”。
![]()
張家井村前,紫凝山中心地帶最精華的一段,石柱林立,奇巖怪石,幽谷謐洞,被譽為浙江版“小張家界”。
當地通過建設登山游步道、易筋經廊道、觀景平臺等設施,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打通了“奇經八脈”,開發建成了“易筋經景區”。
為什么取名為“易筋經景區”呢?
![]()
明代天啟四年,即公元1624年,紫凝道人宗衡在金鑫洞內悟道,以自滿臼內涌出的米和雞蛋為食,創編的《易筋經》,成為了武林中人夢寐以求的武林秘笈。
金庸《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武俠小說中,易筋經就是武家追逐的武學寶典。
2021年,易筋經成為了天臺縣繼《濟公傳說》、干漆夾苧、《劉阮傳說》后入選的第四個國家級非遺項目。
張家井村作為《易筋經》的誕生地,因此稱為“易筋經風情小鎮”,開發的景區因此稱為“易筋經景區”。
![]()
張家井村旁建成了一處觀景平臺,中心繪有“八卦圖”,與易筋經小鎮之定位吻合,站在觀景平臺上,視野非常開闊,既是近距離全景欣賞石林全景的的最佳位置,又可以遠眺半個天臺縣,因此成為了是露營賞景勝地。
![]()
紫凝山的山崖千仞壁立、怪石嵯峨,“佛手巖”,“雙夢筆”,石柱林立如屏風,鏤空有隙,磅礴震撼,令人嘆為觀止。
![]()
很遺憾,景區建成開放后,游客寥寥無幾,目前已經成為了無人管理的野景區,處于免費開放狀態,可以免費暢游無阻。
![]()
為什么將地質奇觀投資開發成景區,結果卻慘淡收場呢?
“易筋經景區”這個名稱屬于小眾名稱,僅有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的部分人熟知“易筋經”,對于大部分人則是陌生而費解。
如果取名“紫凝山景區”或“張家井景區”,或許更利于傳播。
![]()
距離易筋經景區最近的村莊,就是張家井村,導航張家井村,可以免費環線游覽易筋經景區,風光變幻,時空穿越,大自然的造化,奇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