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一大早,徐州睢寧官山鎮就傳來了讓人揪心的消息——前一天下午還在村里玩耍的3個孩子,沒了。
有人在附近的河里發現了他們的遺體,其中兩個是一對姐弟,姐姐上四年級,弟弟剛上一年級,另一個是鄰居家的小女孩。
![]()
這場讓兩個家庭破碎的悲劇,始于前一天中午的一碗午飯。10 歲的姐姐(還差一個月滿 11 歲)、7 歲的弟弟,還有鄰居家 11 歲的眼鏡女孩,三個背著書包剛放學的孩子,吃完午飯就約著出門玩耍。沒人想到,他們會一路跑到村南的潼河邊,更沒人預料到,這竟是永別。
“下午兩點多的監控里,能聽見孩子喊救命,水里的影子亂晃,可攝像頭對著河心,岸邊的臺階全擋住了。” 孩子的親屬王女士蹲在監控桿下,手機里循環播放著那段模糊的錄像。鏡頭里只能看到渾濁的河水泛起細碎的浪花,隱約的呼救聲被風吹得斷斷續續,等村民循著動靜趕過來時,水面早已恢復了平靜。
![]()
潼河岸邊的泥土還留著孩子們的腳印,幾步之外立著塊半人高的警示牌。紅漆剝落得只剩斑駁痕跡,“水深危險” 四個字被雨水泡得發虛,用手一推,水泥底座還會輕輕晃動。“立這兒快一年了,字都看不清,孩子跑鬧著哪會注意?” 彭女士摸著冰冷的牌子,眼淚砸在裂縫里。
這條發源于安徽靈璧縣、在睢寧境內綿延 21.5 公里的跨省河道,本該有明確的管護責任人。可當記者追問 “河長制落實到誰頭上” 時,得到的卻是一串模糊的回應:官山鎮政府說 “正在核實”,派出所民警講 “走程序,問宣傳部門”,縣水務局更含糊,“去年開工的治理項目,不知道包不包括這段”。
更讓人揪心的是秋冬季節的河水暗藏的殺機。雖然不是盛夏汛期,但此時的河流正處在 “流凌期” 的邊緣 —— 氣溫驟降讓水體凝結成細碎冰凌,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水流速度比夏天快了近一倍,且水下暗礁和淤泥被冰凌撞擊后更易松動。黑龍江海事局剛發布的安全提示里就提到,這個季節的水域 “承重力極不穩定,哪怕成年人失足也難站穩”。
村民李大叔跺了跺岸邊的硬土:“這河坡陡得很,去年我釣魚時差點滑下去,水深起碼兩米多,底下全是水草,一旦被纏上根本撲騰不開。” 可就是這樣危險的地方,除了那塊失效的警示牌,再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
三個孩子的遺體被打撈上岸后,法醫穿著白大褂在河邊勘驗的照片,迅速刷爆了本地論壇。網友的爭論分成了兩派,評論區很快被 “誰該負責” 的討論填滿。
“出了事先找別人的錯,家長就沒責任嗎?” 有網友言辭犀利地反駁,“周末孩子沒人看管,學校天天在群里發防溺水通知,當家長的怎么不上心?” 這條評論底下,很快聚集了上千個贊。不少人曬出自己的育兒日常:“住河邊的娃,我每天放學都要盯著,出門必須說清去哪、跟誰、啥時候回。”
但也有人替家屬鳴不平:“警示牌形同虛設,監控裝了跟沒裝一樣,真出了事找不著負責人,這能全怪家長?” 更有人翻出去年徐州豐縣的類似悲劇 —— 幾個孩子模仿短視頻晃船,最后 1 人溺亡,“每次出事都只罵家長,那些該到位的防護措施,為啥總等悲劇發生才想起補?”
其實這場爭論的核心,早被一位村民說透了:“岸陡水急是真的,家長沒看住也是真的。警示牌能重新刷漆,監控能調角度,可要是孩子心里沒繃緊‘危險’這根弦,再完善的防護也能找出漏洞。”
![]()
很多人以為溺水者會大聲呼救,其實真正的溺水往往很安靜:頭和嘴在水下、雙腿僵硬、像在 “爬梯子” 一樣掙扎。張老師強調,必須讓孩子記住 “叫叫伸拋” 四步法:先喊大人幫忙,再撥 110 或水上遇險報警電話 ,有竹竿就伸過去,有漂浮物就拋過去,絕對不能自己下水。
這事兒也給所有家長提了個醒:秋冬河邊看著平靜,底下藏著多少危險誰也不知道,一定要看好自家孩子,別讓一時大意,變成一輩子的后悔。
看著彭女士哭到直不起腰的樣子,真的太難受了。你覺得該怎么讓孩子真正記住"別去河邊玩"?評論區說說你的辦法,說不定能幫到更多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