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太原市橫嶺村十字溝那片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里,發生了一起意外。一名驢友不慎從四五米高的山坡滾落,重重地摔在了南溝底。這片區域手機信號完全消失,四周荊棘叢生,深秋的寒冷與身上的傷痛一同襲來,讓這名驢友被困在這絕境之中,整整一天一夜都難以脫身。
山西藍天救援隊隊員艾小敏事后回憶道:“山里溫度極低,又沒有信號無法向外界求救,要是再晚一點發現,他很可能會因為失溫而出現危險。”
直到3日,一名參與崖降活動的驢友偶然間發現了被困者。這名發現者艱難地爬至山頂,才終于撥通了求救電話。
![]()
當日下午3時整,山西藍天救援隊聞令而動、迅速集結完畢。第一梯隊的救援人員們攜帶好繩索、脊柱擔架等專業救援裝備,毅然決然地率先朝著那片深山進發——一場爭分奪秒、與時間展開較量的極限救援行動就此拉開了帷幕。
“一路上全是斷崖,根本沒有路可走,荊棘還不停地劃傷臉和手。”下午4點12分,救援第一梯隊沿著北溝山脊梁開始下行,每邁出一步都小心翼翼、格外謹慎。
![]()
隊員們身負沉重的救援裝備,在艱難的山路上負重前行。他們時而揮動手中的刀具,奮力劈開那密密麻麻、阻礙前行的荊棘,硬生生開辟出一條可供通行的道路;時而又緊緊貼著陡峭的崖壁,手腳并用,艱難地向上攀爬。現場拍攝的視頻,清晰記錄下了他們這驚險萬分的一幕:腳下,是深達數十米的幽深溝壑,讓人看了不禁心生恐懼;身旁,是鋒利無比的灌木叢,稍有不慎就會被劃傷。
下午17點25分,經過不懈的努力,救援人員終于在南溝底發現了蜷縮在地上的被困者。經初步檢查,被困者骨頭并無大礙,但腰部有拉傷情況,雖腰胯疼痛、無法坐立,不過生命體征平穩。
![]()
隊員們迅速行動起來,第一時間用專業的脊柱擔架將被困者的身體穩穩固定住,接著又用卷筒將其全身仔細包裹,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被荊棘劃傷的細節,這份專業與細致中,盡顯對被困者的關懷與溫暖。
而轉運過程,無疑是此次救援行動中最為艱巨的挑戰。體重近兩百斤的被困者,需要從地勢低洼的溝底,穿越重重斷崖向上轉移。“一開始,大家還能抬著他艱難行走,可走著走著,前方根本沒了路,實在無法繼續前進,只能借助繩索,咬著牙向上硬拉。”
此時,夜幕早已降臨,四周漆黑一片,唯有無人機散發出的微弱光芒,成為救援現場唯一的光源,照亮著這條艱難的轉運之路。
![]()
救援人員們迅速組成人力接力隊伍,他們手拉著手,宛如一條堅韌的鏈條,在濕滑難行的山路上,一步一步艱難地挪移著被困者。
“小心腳下的大石頭!”“慢點,擔架卡住了!”對講機里不斷傳來緊張的呼喊聲,與此同時,隊員們響亮的號子聲也在幽深的山谷間回蕩,兩種聲音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
隨著第二、第三梯隊陸續趕來增援,大家齊心協力,分工明確,交替著搬運被困者。
![]()
從下午4點到深夜12點半,經過8小時不間斷高強度救援,被困者被成功轉運至山頂。12點50分,傷者順利移交120急救人員送往醫院。據悉,此次救援歷時近8小時,山西藍天救援隊出動19輛車、40余名隊員。近年來,驢友遇險事件頻發,多因擅自進入未開發區域、缺乏專業裝備和應急意識。
![]()
在此特別提醒各位戶外運動愛好者:進行戶外探險活動時,請務必遠離“野路子”——千萬不要擅自闖入未開發的“野景點”,一定要選擇正規、安全的路線出行。出發前,要提前做好詳細的行程規劃,準備好通訊設備、急救藥品等應急物資,以備不時之需。同時,盡量避免單獨行動,降低風險。若在探險過程中遇到危險,千萬不要盲目自救,要及時撥打110、119求助電話。
要知道,每一次成功救援的背后,都是救援人員冒著巨大風險換來的生機。他們不辭辛勞、不懼危險,只為守護每一個生命。所以,我們要敬畏自然、遵守規則,這才是對生命真正的負責!
來源:并州之劍龍城1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