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在就職典禮上直言不諱地說出臺海局勢的危險真相,馬英九在臺下頻頻拭淚,這一幕成為臺灣政壇最具戲劇性的畫面。
“臺灣目前正處于最困難、最危險的時刻。”鄭麗文在11月1日的就職典禮上擲地有聲,這場面宛如政治豪賭。她不是第一位發(fā)出警告的政治人物,但卻是首位在就職當天就如此直白攤牌的國民黨主席。
![]()
現場,前主席馬英九多次拭淚,情緒激動。島內媒體人黃暐瀚分析,馬英九的眼淚源于他從鄭麗文身上看到了國民黨“重回執(zhí)政”的希望。
鄭麗文上任后立即拋出震撼彈:兩岸若不能回歸和平穩(wěn)定的關系,其他一切都免談。 這位新任黨主席正以特立獨行的風格,重新定義國民黨的兩岸路線。
就職典禮亮底牌,鄭麗文打破國民黨傳統(tǒng)
11月1日,臺北成功高中體育館內,國民黨第22屆第一次全代會隆重舉行。在這場被稱為“換屆大會”的活動中,鄭麗文從前主席朱立倫手中接過印信,正式成為國民黨新任主席。
![]()
在朱立倫主導國民黨四年后,鄭麗文的當選代表著國民黨路線的重大轉變。她毫不回避地指出,“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臺海兵兇戰(zhàn)危,世界經貿規(guī)則正在劇烈變化。
鄭麗文直言民進黨通過掌握媒體造謠抹黑,將司法作為打壓異己的工具,導致臺灣民主岌岌可危。她痛斥民進黨長期“執(zhí)政”正在一點點侵蝕民主法治社會。
“臺灣沒有時間了。我們不能再沉淪下去,不能再任由仇恨蔓延。”鄭麗文的講話引發(fā)全場共鳴,她承諾國民黨將承擔起撥亂反正的使命,推動臺灣再創(chuàng)經濟奇跡,開創(chuàng)兩岸和平。
![]()
與以往國民黨主席就職演講多聚焦黨內事務不同,鄭麗文將兩岸關系置于核心位置。這一舉動表明她已經將重啟兩岸交流作為黨主席任內的最優(yōu)先事項。
鄭麗文的政治經歷堪稱臺灣政壇的獨特案例。她1969年出生于云林縣,祖籍云南,臺大法律系畢業(yè)后赴美獲得天普大學法學碩士學位。
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國民黨新主席早年曾是民進黨的青年骨干。1996年,她當選民進黨籍“國大代表”,1999年任民進黨“國大黨團副總召集人”。
![]()
2002年,因在節(jié)目中批評民進黨官員,鄭麗文被開除黨籍。她隨后轉向藍營,2005年在連戰(zhàn)邀請下加入國民黨,很快出任文傳會副主委兼發(fā)言人。
鄭麗文曾坦言自己曾是“臺獨基本教義派”,但后來發(fā)現“臺獨是騙局一場”。那些高喊“臺獨”的人,通通是假的、是騙人的。
她出色的溝通能力和靈活的政治手腕,使她在國民黨內快速崛起。2020年,她因在立法機構連續(xù)半小時痛批蘇貞昌而獲封“女戰(zhàn)神”稱號。
![]()
鄭麗文跨越藍綠的經歷,賦予了她處理兩岸事務的獨特優(yōu)勢。她既了解綠營的思維模式,又熟悉國民黨的政治生態(tài),這種背景在國民黨內無人能及。
兩岸牌成王牌,鄭麗文直面核心問題
與前任朱立倫在兩岸問題上相對保守的風格不同,鄭麗文上任后立即打出“兩岸牌”。她明確表示,如果兩岸不能回歸和平穩(wěn)定的關系,“其他一切都免談”。
![]()
鄭麗文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立場。她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通關密語,先確認兩岸均是中國的一部分,才能為恢復交流奠定基礎。
她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提出尖銳批評,反對賴清德將防務預算提高到GDP的5%。鄭麗文認為,軍備競賽不是帶來和平的智慧之路,降低惡意螺旋才是正途。
“兩岸所有矛盾與歧見都應以和平方式化解,而非靠武力或對抗。”鄭麗文這一表態(tài)與民進黨的“抗中保臺”路線形成鮮明對比。
![]()
鄭麗文還透露愿意訪問大陸。她說若能化解兩岸矛盾、推動和平共榮,“我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見”。
這種直球對決的風格,與她被稱為“女戰(zhàn)神”的形象高度一致。鄭麗文正試圖在民進黨的“抗中”與民眾期待的“和陸”之間找到一條新路徑。
“讓國民黨從羊群變成獅群”——鄭麗文在就職演講中提出的這一理念,迅速引發(fā)島內熱議。她闡釋,獅群是草原上的王者,要建立新秩序,照顧弱勢,讓草原有公平正義。
![]()
鄭麗文對國民黨的改造不僅停留在口號上。她提出要求每位黨代表在任期內吸收100名新黨員,期望壯大國民黨支持基礎。
數據顯示,鄭麗文當選后已掀起一輪入黨潮。在10月19日至27日的統(tǒng)計期間,全臺共有869名黨員入黨,另有17名黨員交納終身黨費。
鄭麗文還重新定義了國民黨的內核。她表示,國民黨的簡稱KMT中,“K”代表Kind(善),“M”代表Mindfulness(正念),“T”代表Team(團隊)。
![]()
“只有愛可以勝過仇恨,只有善可以打敗邪惡。”鄭麗文強調,國民黨不是狼群,也不是第二個民進黨,而是要成為臺灣的“獅群”。
這一理念轉變標志著國民黨將從過去被動防御的姿態(tài),轉向更加積極主動的政治參與者角色。
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前路充滿荊棘
鄭麗文接手的國民黨面臨巨大挑戰(zhàn)。首先是財務困境——根據國民黨2025年度決算書,國民黨負債總額達21.2億元新臺幣。雖然資產總額為237億元,但被限制處分達231億元,約占97.62%,實際可運用資產僅5億多元。
![]()
2026年“九合一”選舉是鄭麗文面臨的又一重大考驗。民進黨已經在布局選戰(zhàn),預計明年春節(jié)前拍板絕大多數縣市長人選。而選舉年迫切需要“糧草”,募款對鄭麗文來說是一大難題。
在黨內整合方面,鄭麗文需要平衡深藍和中間路線。黨內人士指出,她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兩種路線中取得平衡,完成黨內說服工作,將全黨整合在一起。
鄭麗文任命的兩岸團隊引發(fā)關注。她任命李乾龍、季麟連、張榮恭和蕭旭岑為副主席,其中蕭旭岑和張榮恭以處理兩岸事務見長。
![]()
前主席洪秀柱已提出建議,希望兩岸關系不要復雜化,應依“一中憲法”,未來謀求統(tǒng)一。這代表著深藍陣營對鄭麗文的期望。
鄭麗文能否整合黨內各派力量,提出既有原則又務實的兩岸政策,將直接影響國民黨能否在2028年重返“執(zhí)政”。
面對黨內巨額負債和2026年選舉壓力,鄭麗文的選擇是在兩岸關系上尋求突破。她指出,“兩岸不可能永遠維持現狀,最重要的是不能走向戰(zhàn)爭,而是走向和解與和平”。
![]()
臺灣輿論普遍認為,鄭麗文的上任象征著國民黨試圖從內部重新定義和平。與民進黨抗中路線不同,她主張通過開啟對話、累積善意,為兩岸關系創(chuàng)造向前空間。
對于鄭麗文來說,她的時間有限,挑戰(zhàn)巨大,但機會窗口已經打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