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論壇快報》11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不再是“正在追趕”,而是“已經到來”隨著中國發出從改革和適應階段轉向內部鞏固和自信現代化階段的信號,這個國家正懷著已經跨過一個歷史性門檻的豪邁之情進入下一個規劃周期:從改革開放的“追趕”時代邁向以穩定、科技自立自強和社會均衡的新階段。
“十五五”規劃建議將“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確保在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中“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對增長的追求不再單純以速度來衡量,而是以質量、包容性和可持續性來衡量。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正在進入的這個發展階段并不代表著與過去“斷裂”,而是社會主義規劃長期進程——從努力生存走向自立自強——的“延續”。
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圍繞著“推動技術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增強”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展開。因此,專家們認為,“十五五”規劃不只是未來五年的發展指南,從本質上來說也是通往2035年目標的橋梁,而該目標是實現中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的雄心不再是“迎頭趕上”,而是通過鞏固自身發展成果、加強自身體系建設并按照自身方式塑造下一階段的全球發展來“到達”。正如分析人士認為的那樣,對于已經依靠中國作為增長和穩定核心引擎的世界經濟來說,意義重大。
“十五五”規劃建議的概念架構圍繞創新、內需和公平重新構建中國增長模式。新的五年規劃將以“科學+技術+產業升級”為引擎。包括瑞銀在內的商業機構預測,中國研發經費投入的年均增長率將超過7%,到2030年占GDP比重將提高到3.2%以上。如今,中國的研發投入強度已經接近2.7%,并擁有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半導體和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十五五”規劃建議將擴大內需列為需求側改革的核心要務之一。瑞銀重點關注該建議中將收入增長與社會保障投入——醫療、養老金和鄉村振興——掛鉤的政策,并預計中國家庭收入將與GDP同步增長。從結構上講,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費將啟動兩個相互強化的循環:人們增加支出,服務業隨之增長和升級,從而提高工資并刺激更大需求。
中國的發展軌跡不僅關乎總量數字,還關乎哪些群體和地區得到提升。中國的許多內陸省份仍與高收入經濟體相差較大。“十五五”規劃建議強調鄉村振興、促進區域聯動發展和共同富裕,確保增長具有包容性,從而鞏固政治穩定和滿足廣泛需求。
解決彌合不平衡發展的突出問題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部分,這種現代化不會重蹈許多后發工業化國家的社會撕裂覆轍。“十五五”規劃建議還通過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縮小城鄉以及沿海和內陸地區之間的差距來“確保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中國不但已經貢獻了30%左右的全球經濟增長,而且還將不斷加強世界經濟增長壓艙石作用。中國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也將進一步加快全球清潔能源轉型。隨著中國不斷增強在半導體、人工智能、5G/6G和工業軟件等領域的實力,中國對全球標準和供應鏈架構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中國制定的規劃和目標既有雄心又切合實際。無論是在貿易還是在技術方面,外部摩擦仍在繼續,但“雙循環”框架通過深化國內市場的同時保持全球聯系暢通,增強了中國的韌性。中國的機構協調能力能使國家、市場和社會密切配合以實現長期目標,鮮有國家擁有這種優勢。
中國在電動汽車、太陽能和先進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已經樹立全球標桿。中國廣闊的內部市場提供快速靈活調整政策的空間,與全球南方國家鑄就的合作伙伴關系確保持久的市場準入、能源和投資機遇。
?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繁榮的中國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更實惠的技術以及許多國家可以效仿或參與其中的發展模式。因此,對中國的未來和全球現代化本身來說,未來十年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窗口期。(作者哈姆扎·拉奧,王會聰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