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張娜 王晶晶
“十五五”時期,將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一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這一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并提出“六個堅持”重要原則,為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提供了行動指引。深刻把握、深入落實“六個堅持”重要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是貫徹落實二十屆四中全會部署,確保“十五五”宏偉藍圖轉化為發展實景的關鍵所在。
有機整體:“六個堅持”構成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戰略框架,引領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劈波斬浪、勇毅前行
“十五五”規劃作為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制定的五年規劃,其指導原則的制定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戰略考量。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一級教授張占斌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六個堅持”原則的提出,是基于對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深刻洞察、對既往發展經驗的科學總結以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錨定方向、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主心骨”,確保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前進。“堅持人民至上”是價值歸宿和力量源泉,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升級為“人民至上”的治理信條。“堅持高質量發展”是發展主題和實踐路徑,契合新發展階段的要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旨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釋放發展活力。“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是機制保障,旨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前提和底線,強調在發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發展。
這“六個堅持”共同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戰略框架。張占斌認為,其頂層設計意義在于:一是明確了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問題;二是確立了“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價值立場;三是指明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實踐路徑;四是構筑了應對風險挑戰、保障行穩致遠的堅固防線。“六個堅持”構成一個互為支點的有機整體,把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人民至上的價值優勢、改革開放的動力優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整體嵌入國家發展規劃、法律體系、政策工具、考核機制,共同引領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劈波斬浪、勇毅前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彥斌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六個堅持”的提出,一方面是完成新發展階段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時期是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五年。相較于“十四五”的開局布局,這一階段更需要攻堅克難,確保現代化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另一方面是應對復雜環境、筑牢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發展面臨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局面。雖然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穩固,韌性強、潛力大、優勢明顯,但外部環境的“風高浪急”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
一脈相承:“六個堅持”在充分繼承“十四五”時期“五個堅持”寶貴經驗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體現了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深刻把握“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新變化與新條件,在充分繼承“十四五”時期“五個堅持”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秉持一脈相承、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精神,提出“六個堅持”的原則。
與“十四五”的“五個堅持”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相比,“十五五”的“六個堅持”原則,新增了“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升級為“堅持人民至上”,把“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細化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而將“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堅持高質量發展”,把“堅持系統觀念”并入“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不變的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作為首要原則貫穿其中。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新增的“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這一原則,張占斌認為,這體現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自覺遵循,且凸顯了“市場”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從改革范疇中突出為獨立原則,強調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所在,意在讓微觀主體更有活力,宏觀調控更加精準。“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十四五”基礎上被單列為一項基本原則,是對國家安全重要性認識的空前提升,彰顯了對外部環境變化的科學判斷和強化底線思維的考量,也是應對日益嚴峻復雜安全環境的必然要求,安全和發展將成為貫穿“十五五”時期的雙重考核目標。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是實施好“十五五”規劃的戰略保障。
協調配合:“六個堅持”更加強調協同,標志著我國治國理政方略從“單點突破”進入“系統集成”新階段
受訪專家認為,“六個堅持”作為一個整體,更加強調各項原則之間的協同配合,這標志著我國治國理政方略從“單點突破”進入“系統集成”的新階段,治理思路越來越體系化、科學化,我國的現代化道路必然越走越寬廣。
陳彥斌認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高質量發展”并突出“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旨在通過明晰邊界,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提升效率,又更好發揮政府在維護公平、彌補市場失靈等方面的作用,從而構建起高效協同的體制機制,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十五五”時期的主題。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副院長、教授楊振華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十五五”時期的高質量發展絕非依靠單一路徑,而是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綠色轉型三位一體、互為支撐,是一盤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驅動力的立體棋局。她分析認為,“十五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綠色轉型三者協同,共同構成一個系統性的驅動體系。其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核心引擎,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核心載體,而綠色轉型則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底色。科技創新作為核心引擎,通過改革構建協同創新生態,深化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產業升級作為核心載體,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推動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綠色轉型作為核心底色,將綠色理念全面融入產業體系與社會發展,深化能源結構向清潔化轉型。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作為首要原則貫穿其中。“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張占斌認為,這個關鍵時期要面對的是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確保發展方向不偏、路徑科學,且真正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這要求強化黨的政治引領,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規劃的科學性和執行力。在實踐中,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融入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各領域、各環節,構建從中央到地方層層落實的責任體系,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機制、督查問責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確保“十五五”藍圖一繪到底。
所有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意味著高質量發展不能只看GDP增速,更要看就業、收入、教育、醫療、環境等民生指標的改善。共同富裕則直接體現了這一立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首都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中國政治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樹華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堅持人民至上”要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最終目標,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與中國式現代化。張樹華表示,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歷史使命與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十五五”時期,需以高質量發展夯實經濟基礎,通過居民收入增長計劃、稅收社保調節及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措施補齊短板。同時,要通過就業、教育、住房、養老等社會政策彌合社會感知“溫差”,并塑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生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滿足人民群眾對物質、精神、環境和社會的多元需求,共同邁向物質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會安定、生態宜人的美好社會。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受訪專家表示,我們要在全會精神指引下,將“六個堅持”重要原則落到實處,咬定青山不放松、風雨無阻向前行,以更強的信心、更足的底氣推進“十五五”宏偉藍圖轉化為發展現實,使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