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川西高原的甘孜縣,薄霜初醒,山谷間已傳來拖拉機的回響。翻新的土地孕育著希望的種子,牧歸的牛群踏著晨光,孩童在新修的道路上追逐歡笑。田間地頭,檢修農機的專注、核對進度的細致、清點物資的認真,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畫卷。
在這片熱土上,四川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四川中煙”)把制度化作路徑,把責任落到地塊,把溫度送進屋檐,以國企的責任擔當,用心用情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墾土:制度為犁,深耕責任田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制度為要。四川中煙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明確納入公司“十四五”規劃體系,成立專項領導小組,構建起“黨組統籌、部門協同、基層落實”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先后出臺《幫扶項目管理辦法》《對外捐贈管理程序》等制度文件,形成“項目審核—資金專賬—全程審計”的閉環管理。累計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32次,確保幫扶工作方向明、路徑清、成效實。
一組數據見證擔當:2021年1月以來,四川中煙在省內12個縣域實施幫扶項目44個;重點圍繞產業與民生,在甘孜、涼山、廣元等欠發達縣域落地31個項目。近5年來,累計選派13名干部駐村幫扶,現有6人仍堅守一線,形成常態化、年輕化的隊伍保障,保證工作不斷檔、責任不斷線。
制度的“犁”理順了工作脈絡,理清了責任田壟。如今,項目有人管,資金有去向,成效可評估,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厚實基礎。“厚土”既成,四時可期。
![]()
四川省甘孜州甘孜縣,四川中煙捐贈甘孜縣農機設備在生康鄉開展土地耕作。四川中煙供圖
育根:產業為苗,激活新動能
“高原農時緊,第一步就是把握節氣節奏。”四川中煙派駐甘孜縣下雄鄉洛戈二村第一書記王耀羚回憶,他來到村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耕、播、收接得上節奏。川西高原氣候冷涼,農時稍有延誤就是一季的差別,團隊引入并協調使用高原適配的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等50臺(套)設備分片聯合作業,讓青稞、馬鈴薯等作物從“靠人扛”轉為“跟機具走”,實現從耕到收的機械化作業,讓農忙不慌、農閑不荒。
畜牧業轉型同樣關鍵。“牦牛養殖要從‘多養’轉向‘穩產提質’。”王耀羚介紹,通過實施出欄激勵政策——按每頭300元標準給予激勵,引導牧民科學養殖,既保護了草場,也穩定了收入。
產業之根要扎深,還需善引“活水”。在洛戈一村,四川中煙派駐的第一書記王嶸與當地共同探索出“企業投資、政府監管、專業運營、村民分紅”的農機服務運營新模式。“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設備變成能賺錢的資產,年底大家共享收益。”資產入股、利益聯結,這套將村民增收嵌入產業鏈的機制,正逐步形成可復制的“甘孜經驗”。
沿著317國道蜿蜒而上,昔日的荒坡已變身“洛戈梁子觀景臺”。游客服務中心、“彩云牧場”牧旅基地、格達弦子廣場串珠成鏈,村級閑置資源被有效盤活,村集體年均增收穩定,更帶動周邊農戶吃上“旅游飯”。“旺季一到,漫山遍野都是笑聲。”王耀羚欣慰地說。
水不僅來自遠處,也要在近處循環。通過展會設專區、建設“832平臺”分站、系統內定向采購等方式,讓牦牛肉、高寒作物等特色產品走出大山、走進市場,“看得見、賣得出、效益回”。“我們就看好貨能不能走出去、錢能不能回到村民口袋。”王嶸說。市場“活水”暢通,產業之苗方能茁壯成長。
![]()
四川省甘孜州甘孜縣,下雄鄉洛戈二村洛戈梁子觀景臺打卡。四川中煙供圖
結實:民生為本,收獲幸福果
鄉村振興的成色,最終要由民生福祉來檢驗。冬季水管不凍了,夜路有燈了,屋里暖和了,學校操場平整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構成了村民心中最實在的“豐收圖景”。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在涼山山坳里,小學供水設施得到修繕,操場煥然一新;在甘孜縣,四川中煙設立教育基金,為莘莘學子再添一股力,成功接續13名大學生的求學路。讀書這件事,不再是“一個家庭的孤勇”,而成為“村里、企業、社會的合力”。
幫扶的溫度,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走訪中,王耀羚看到獨居老人益西青措家冰箱里只有一層霜,冬衣薄得擋不住夜里的風。他和同事立即送去米、面、油、糌粑、酥油等生活物資,又協調來一臺電視機,讓清冷的屋里有了聲響和光影。屏幕亮起來的那一刻,老人握著他的手,眼里有光。“幫扶不是簡單給予,而是讓人心里感到踏實和溫暖。”王耀羚說。
面對突發險情,更能見證責任擔當。四月融雪性洪水夜襲村莊,王嶸和村民們連夜抄起鐵鍬在山腰開溝導流,鉆進涵洞清石清沙,第二天又調來挖機把臨時溝槽拓成河道,成功化解危機。水退后,大家靠著鐵鍬喘氣,有人說了一聲“卡卓”,那是藏語里的“謝謝”,道出了村民最深切的信賴。
兜住“看不見的風險”,生活才更穩。從醫療救助防止因病返貧,到住房飲水安全改造;從人居環境整治,到黨群陣地修繕——在下雄鄉俄措村,18戶新型建材房配齊取暖鋼爐、電視機,讓寒夜有溫暖、屋里有光亮。這些努力,最終都匯成一句話:“日子更好過了”。
結實不是終點,而是新篇章的起點。果落回土里,便是來年的底肥。對四川中煙而言,履行社會責任,不止于報表上的數字和項目的完成,更在于建立長效機制,讓幫扶成果持續生根發芽、枝繁葉茂。他們將“今年的收獲”,轉化為“明年的種子”,當春風吹過川西高原,這片厚土之上,希望正在生長。(陳春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