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清潔技術”網站11月2日文章,原題:國慶節假期邁向電動化:中國假日旅游成為清潔經濟的展示窗口中國國慶節假期歷來會出現舉國出行的場面,經常被拿來與美國的感恩節作比較。高速公路車流如織,火車站人聲鼎沸,整個國家仿佛都在跟隨人們歸家或出行的腳步進行著有節奏地呼吸。假期也是反映汽油需求的可靠風向標,分析師總是預測這一周的燃油消耗將大幅提升。但今年的情況打破了這個規律: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汽油需求同比有所下降,而電動汽車或者混合動力汽車出行的次數大幅增加。中國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萬輛,新能源汽車出行量占其中大約1/5,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車日均充電量同比增長超45%。這是一個在文化與基礎設施層面富有意義的時刻,它清晰地展現了中國的能源轉型能以多快的速度從政策文件落實到現實生活中。
在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國慶節假期的交通狀況折射出日益擴大的中產階層享受著出行便利。私家車、長途客車與短途航班將一個正迅速城市化的經濟體的各個節點連接了起來。然而,2025年的數據則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在服務區,充電樁發出的嗡鳴聲取代了加油泵的轟鳴聲。那些曾對駕駛電動汽車進行跨省旅游猶豫不決的家庭,如今已毫無顧慮地踏上旅程。
這并非偶然出現的“年度異象”。過去10年,車輛電動化及高鐵運力均已發展到足以改變國家假日能源消費結構的程度。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擁有逾180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同比增長54.5%。汽油消耗量正在下降。鐵路相關數據強化了這一趨勢。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在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最繁忙的日子里,鐵路單日發送旅客超過2000萬人次。這種依靠電力而非石油驅動的運輸方式既改變了國家物流格局,也改變了碳排放計算結果。
國慶節假期如今已成為衡量能源轉型成效的“國家成績單”,能夠實時展現技術、基礎設施與公眾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
?中國國慶節假期的出行模式始終反映著國家的優先事項。過去,它考驗高速公路和機場的承載能力。現在,它檢驗著充電樁、變電站及管理電力流動的數據平臺的能力。2025年的數據表明,中國的能源轉型已經進入公眾習慣的領域。這個國家持續時間最長的假期之一,已悄然成為衡量其電氣化進程最可靠的標尺。(作者邁克爾·巴納德,裴茗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