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連看都不看政績報告、資金流水,只盯著大家早上站那點“朝集早操”排場,這個人是誰?他為什么把振作精神、鍛煉體魄,當成救國的頭等大事?這就是1935年3月,當時的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在豫西臨汝縣召集全縣公務員、教職員、保安隊警察官兵訓話的情形。
那天清晨六點半,薄霧還沒散盡,張縣長(張縵云)帶著一干人等在縣衙前的空地集合。縣立師范的教職員三三兩兩散開,女師生個個牽著長發,低著頭,一副“等通知”的懈怠樣;只有保安隊和汝陽中學的學生,動作稍快,隊列稍整。劉峙一到,見狀皺眉:“既不整齊又不確實,僅有保安隊和私立汝陽中學較好一點,這是很遺憾的。”他沒多廢話,站在臺階上,聲音直戳要害:“我們要明白,朝集早操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因為我們國家的環境是非常險惡,要全國人民起來救國,不是空喊幾句口號,貼幾張標語就行,一定要全國武裝起來,共同奮斗,方能達到救國的目的。”
他接著舉例說:“蔣委員長告訴我們說:‘要有勞作的精神,健全的體魄方能談得上救國。’看看印度明明人多地廣,怎么成了英國手下亡國奴?就是內亂不息,人民散沙般分裂。又看歐美小國、比國(比利時),被德軍占領也誓死抗爭,絲毫不屈,最后還獨立于國際競爭。那種堅定的愛國心,都是平日勞作精神、健全體魄激發出來的。”他話鋒一轉,“今天各位的早操,汝陽中學尚有操作的精神,縣立師范簡直是隨隨便便,毫無團體秩序。女師員生身體過于孱弱,平日對體育全未注意,均應努力改進。”
點完早操,他又搬出教育財政來:“臨汝縣教款年收兩萬余元,每年支出八千余元,一旦繼續虧空,遲早要破產。要集中教款,專事城內縣立各校的整理,量入為出;鄉村學校應劃歸區鄉自辦,并大力提倡私立、區鄉立各級學校,至少每聯保設一小學,義務教育、社會教育并進,才能讓教育普及全縣,達到教育救國的目的。”
![]()
講到農村經濟,他拉著身邊的地方紳董、保安處處長庹任卿一番嘮嗑:“臨汝舊有渠道八十余處,現僅存三十多條都已淤塞,無法灌溉。我要縣長立刻督促第三科和鄉紳,繪圖說事,擬具修浚計劃;沿河一帶水災頻發,也要查明能否引渠分水或筑堤防漬。棉花雖產量高,卻種子老舊,收成太薄,應試種美棉或德棉;再添設織布、染洗工廠,讓土產棉花變土布,還恢復男耕女織的古風。山區多,應設農林推廣所,大力植樹養蠶,好讓全縣衣食住不求人。”
接下來他把矛頭對準警察、保甲長:“今天看縣警報彈退子彈、瞄準刺槍等,全都不會,這哪能維護地方治安?武器不輸鐵棍有用,訓練就得實用。保甲長更是人民中堅,既要注冊戶口、登記異動,還要從實用科目教起,由區長親自督教,才能帶動全體民眾。壯丁訓練隊不是縣長和區長出城站崗用的,訓練只有四個月,就打亂民團、民團又被劣紳把持,這些都要立刻整改,壯丁訓練隊成立后,巡察隊要解散。”
他話鋒再一緊:“我在魯山看到女學生纏腳,比癌癥還可怕,都是舊習氣。臨汝人近洛陽,腳小當特產,簡直可笑。要立即查禁,不能讓女性學業被這土劣陋習拖垮。”他盯著公務員們說了三遍:“戒除嫖賭煙酒,紙煙害等于鴉片。要正身立品,以做民眾表率。人人都得受軍事訓練,除滿四十五歲外,全員可隨時指揮壯丁隊,剿匪保安。”
![]()
他最后總結:“政府法令到區就斷頭,不能深入鄉村,是最大缺憾。各位不論何時,都要直接深入鄉村,熟知民情,讓政令真正落實,才能免得土劣蠱惑、魚肉鄉里。古人說:‘有志者,事竟成。’臨汝雖退化,但若公務員、紳士能埋頭苦干、團結一心,建設新的臨汝并非難事。”
這番訓話一氣呵成,快句急促指出問題,長句緩沖交代背景,細節動作一幕幕鋪陳:女師生纏腳、警察不識彈藥、紳董暗中把持,每一句都直搗痛處。他把朝集早操、教育改革、水利產業、社會風俗、反貪治吏都拎出來,一針見血。問一句:他這番熱血改革的舉動,能否改變臨汝當時“縣政一團亂、風俗一盤散沙”的現狀?又讓人思:在即將到來的抗日救亡大潮中,這些“新生活運動”的種子,能否在河南大地生根發芽? 信息來源:[1935年劉峙視察臨汝講話原文] 參考資料:[《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出巡報告》1935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