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9 號,美聯儲干了件讓全球市場都炸鍋的事 —— 不僅把聯邦基金利率下調 25 個基點,降到 3.75% 到 4.00% 之間,還宣布 12 月 1 號就結束量化緊縮。這倆動作放一塊兒,簡直是給全球金融市場扔了顆深水炸彈,而這一切的背后,全是美國自己扛不住的經濟壓力。畢竟就在 10 月 21 號,美國國債剛突破 38 萬億美元,才兩個多月時間就從 37 萬億飆到 38 萬億,這債務增長速度快得讓人看不懂。
![]()
要說美聯儲為啥這么急著轉彎,得先看看美國政府那攤子爛事。從 10 月 1 號開始,美國聯邦政府就陷入停擺,一停就是快一個月。這可不是小事,約 80 萬名聯邦雇員被迫休假,還有 70 萬人得無薪干活,光想想都覺得離譜。更要命的是,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的 1400 名雇員從 10 月 20 號起也開始無薪休假,最后只剩不到 400 人守著核武器基地,這都快沒人看大門了,你說這事兒能不急嗎?國會預算辦公室早就估算過,要是停擺一直持續,美國經濟可能得損失 70 億到 140 億美元。更實際的問題是,覆蓋全美 4200 萬人的補充營養援助計劃,10 月 31 號就沒錢了,救濟金斷檔,聯邦政府又發不出工資,老百姓只能排長隊領免費食品,這日子能好過嗎?這種節骨眼上,美聯儲再不趕緊轉向放水,美國經濟怕是真要扛不住了。
![]()
比政府停擺更嚇人的是那 38 萬億的債務雷。8 月 11 號的時候美國國債才剛超 37 萬億美元,結果才過了兩個月零十天,就又多了 1 萬億美元。彼得?G?彼得森基金會主席都直言,現在債務增長速度是 2000 年以來的兩倍,錢燒得這么快,美聯儲要是不放水,靠啥還債?再說說縮表這事兒,自從 2022 年 6 月啟動 QT 計劃,美聯儲已經讓超過 2 萬億美元的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自然到期,沒再進行再投資。可到了 10 月 15 號,鮑威爾也不得不承認,市場流動性越來越緊張,回購利率都在漲,說白了就是市場快沒錢了,銀行也開始慌了,這時候再不停止縮表,指不定又要出啥亂子。
其實這早有預兆,10 月早些時候,不少銀行類貸款機構動用聯邦緊急融資工具的規模,都達到新冠疫情期間的水平了。這可是危險信號,2019 年美聯儲就是因為縮表太快,引發了流動性危機,差點把市場搞崩,這次算是吸取教訓,趕在出事前踩了剎車。但不管怎么說,這都是美國經濟實力下滑的明證,債務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政府連正常運轉都成問題,美聯儲只能靠放水來救急,這操作實在沒多少底牌可言。
而美聯儲這波急剎車,對中國來說簡直是來得正是時候。從 9 月份到 10 月 13 號,高盛、摩根士丹利、貝萊德這些知名外資機構,一共有 254 家扎堆調研 A 股上市公司,次數高達 648 次,這熱度可不是裝出來的。資金方面更實在,9 月份凈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反彈到 46 億美元,創下 2024 年 11 月以來的單月最高,2025 年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更是達到 101 億美元,直接扭轉了過去兩年凈減持的態勢。
![]()
為啥外資這么看好中國?說白了,美聯儲停縮表就是給全球市場放水,流動性一改善,新興市場自然受益。而港股估值本來就低,A 股也處在合理位置,再加上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得一批,對比美國那邊的混亂局面,外資當然愿意把錢投到中國。而且中國央行也沒閑著,10 月 20 號 LPR 繼續保持不變,1 年期 3%、5 年期以上 3.5%,已經連續 5 個月沒動過了,雖然沒急著降息,但 10 月 9 號央行搞了 11000 億元的 3 個月買斷式逆回購操作,照樣往市場注入了不少流動性,效果一點也不差。
現在這局面其實很清楚,美國那邊是債務壓頂、政府停擺,美聯儲被逼得不得不放松政策;中國這邊則是政策空間充足,經濟穩扎穩打,還能吸引外資持續流入。全球資金流動的天平,確實在往中國這邊傾斜。但話說回來,市場也不是傻子,外資進來也是挑時候、挑標的,不是什么都能漲。這波全球金融格局的變動,到底誰能笑到最后,還得看后續發展,但至少現在看來,中國已經占了不少優勢,至于接下來還有哪些機會,確實值得好好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