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100分鐘的會晤結束后,特朗普根本來不及休息,就立馬啟程回國了,難道是要為明年4月的重頭戲做準備?
![]()
當地時間10月30日中午,地點韓國釜山,一場持續100分鐘的中美元首會晤剛剛落下帷幕。
會談結束之后,特朗普與中方領導人一起走出會場。
現場視頻顯示,倆人都是面帶微笑,在分別時再次握手,簡短交談,而且特朗普是親自送中方上車離開的。
看得出來,這場外交互動是積極的,有成果的,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知道,這背后還隱藏著更為深遠的戰略考量。
因為在和中方寒暄道別之后,特朗普就立即乘專機啟程回國了。
他這種匆忙的行程安排,到底透露出了什么信號?
![]()
咱們先來看看這次會晤達成的具體成果。
第一,美方宣布將芬太尼相關產品關稅從20%下調至10%,中方則恢復采購美國大豆。
這兩個議題很經典,是這段時間特朗普政府經常掛在嘴邊念叨的。
為什么呢?因為芬太尼問題關乎美國國內社會治理痛點,每年造成數萬人死亡。
而大豆貿易則直接牽動美國農業州的經濟命脈。
那些“大豆州”大多都是共和黨的“票倉”,那些豆農,也幾乎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這段時間中國停購美國大豆,讓特朗普深刻體會到了什么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這個事情,是必須首先拿出來談的。
![]()
當然,特朗普在芬太尼相關產品關稅上的讓步也是我們愿意看見的。
這種各取所需的"速贏"模式,為后續更復雜的談判奠定了基礎。
但問題在于,這些成果能否經得起考驗?
第二,在俄烏問題上達成攜手合作的共識。
特朗普說,中美雙方已經同意就烏克蘭問題“共同努力”,看看能否取得一些成果。
在此之前特朗普已經多次喊話,希望中方能出面解決這個持續了三年多的沖突。
第三,稀土問題。
特朗普說這個問題“已經解決”,預計中方會取消一些出口限制。
但具體的信息,可能還要等到之后才公布。
![]()
第四,確認訪華行程。
在返程的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明確表示,他會在明年4月份訪問中國,在這之后中方也會受邀去美國一趟。
這么看來,中美談的還算愉快,那特朗普為什么不趁熱打鐵留下來在APEC峰會上露個臉,反倒如此急切地返回美國呢?這似乎不太符合他對閃光燈情有獨鐘的人設。
其實特朗普此舉并不難猜,跟以下兩點原因有關。
首先就是美國國內的現實壓力。
大豆庫存積壓已達歷史高點,農業州農民的不滿情緒持續發酵;芬太尼危機更成為社會頑疾,直接牽動選情民意。
![]()
特朗普需要立即著手落實會晤成果,向國內展示實實在在的外交成績。
其次就是為訪華做準備。
現在距離明年4月的訪華計劃只剩不到半年時間。
美方團隊需要在這段有限的時間內,將此次會晤達成的共識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政策方案。
從經貿往來到科技合作,從全球治理到地區安全,每一個議題都需要精心準備、細致推敲,一點都馬虎不得。
看看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的訪華行程就知道了,那時候中美雖然簽署了巨額商業協議,但還是沒有解決中美關系的結構性問題。
![]()
而這一次,雙方顯然都吸取了教訓,與其追求表面熱鬧的簽約儀式,不如務實推進可控范圍內的實質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會晤之后,中美雙方都表現出了建立"防火墻"的意愿,希望能防止局部摩擦演變成全面對抗。
這種務實的認識,或許比任何具體協議都重要。
但是話說回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明年4月的訪問還是面臨著多重挑戰。
比如稀土供應鏈、高科技制裁、人工智能治理等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美國國會內部的對華強硬派也可能跳出來搞破壞,阻撓相關協議的落實。
另外,雙方在執行機制上的缺失,也可能導致這次達成的共識停留在紙面。
![]()
不可否認,100分鐘的會晤可以解決具體問題,但難以化解深層矛盾。
所以特朗普團隊匆忙回國,也算是對時間緊迫的清醒認識。
他們需要在未來幾個月內,為明年4月的訪問準備一份足以突破現狀的路線圖。
也就是說,這場外交博弈才剛剛開始。
特朗普專機起飛的同時,中美關系的新一輪考驗也已經啟動。
明年4月的訪問能否成為中美關系的轉折點,將取決于未來半年雙方團隊的智慧和誠意。對此,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