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時報》(2025年10月31日第4版)
桂花香里行扎西
秋意漸濃的國慶節期間,我去了威信——滇川黔交界處烏蒙山區的一座小城。那天下午,從成都出發乘高鐵不到兩個小時就抵達了威信縣城扎西鎮。鎮子里有個紅軍廣場,來這里便是為了感受紅色文化。
![]()
鎮里的環境清幽雅靜。老街兩旁用石條砌成的水溝里,清涼的流水“嘩嘩嘩”地流淌著。行走在樸拙而堅實的青石板路上,穿行于古老的木制老房之間,和微風相伴,與歷史會面,讓我一瞬間感覺時光回到了90年前的那個初春……
1935年1月,在執行遵義會議渡江入川的決策失利后,紅軍被迫進入川南、黔西北、滇東北一帶集結。在行軍途中,中央政治局領導紅軍邊打、邊走、邊開會,從2月5日至2月9日,在滇川黔三省結合部的威信縣境內水田寨、大河灘、扎西寨連續召開會議,統稱“扎西會議”。會議正式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通過改組黨中央領導特別是軍事領導,確立了組織上的正確領導;針對前敵情勢及時改變了原計劃在川西南或川西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定,作出回師黔北的靈活機動戰略決策;對軍隊實行精簡縮編……扎西會議是紅軍長征中的一次重要會議,是中國革命在遵義會議實現偉大歷史轉折后的新起點。
在扎西鎮老街上,遇到不少和我一樣慕名而來的外地人。人們來此地瞻仰毛澤東和朱德住處、蘇維埃共和國銀行等歷史遺址,通過歷史照片、革命文物感受當年的崢嶸歲月。講解員繪聲繪色地講述著1935年2月4日春節第一天,紅軍進駐扎西鎮時遭遇暴風雪,為了不驚擾百姓,戰士們在街邊的房檐下和衣而臥,即便凍得瑟瑟發抖也未敲門進入民宅。這一場景被躲避在家中的村民透過門縫目睹,打破了老百姓對“兵燹之禍”的固有認知,成為當地世代相傳的“紅軍紀律嚴明”的故事。駐扎石坎子期間,紅軍將地主囤積的糧食分給貧民,部隊首長特意安排識字的戰士用算盤公開核算數量,并在墻上書寫了“紅軍糧賬”。這種公開透明的做法感動了村民,有的村民甚至主動退回多分的糧食。紅軍撤離前嚴格檢查借住房屋時,發現一個小戰士不慎打破一個陶罐,便執意留下3個銅板賠償。主人推辭不受,小戰士就悄悄地將銅板塞入木板墻縫才離去。
雖然紅軍在威信僅駐扎了10天,但這支紅色軍隊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嚴明的軍紀、遠大的理想、明確的目標、昂揚的斗志,吸引了僅有7萬余人的威信縣3900余名熱血兒女參加紅軍,踏上了萬里征途……
轉過街角,剛走近扎西會議舊址,一股花香撲面而來,仔細一看,打掃得干凈清爽的舊址前后,一棵棵桂花樹上掛滿了金色、銀色、紅色、白色的小花,一簇簇安然地綻放著。此刻夕陽晚照,燦爛的霞光灑落在桂花上,璀璨如詩,美不勝收。在輕拂而來的風里,桂花的香氣濃郁而綿遠,充盈在整個鎮子里,伴隨著周圍靜謐的氛圍,慢慢彌漫,飄散開來,沁人心脾。
環顧四周,發現不只會議舊址,鎮子里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桂花樹,它們散布在街巷側、溝渠邊、田壟上、竹籬中。它們似乎不怎么挑剔生長的環境,只管一心一意地向上生長,長成蓬勃的一大片。在那雖然單調但厚重的蒼綠枝葉之上,密密點綴著金銀紅白各色花朵,散發出生命的蓬勃與熱烈。在這果實累累的秋天,滿樹繁星般盛開的桂花仿佛是初秋的音符,在微風中輕輕飄揚……
忽然,那熟稔而悠揚的歌聲在耳邊響起:“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這時,璀璨燈光下的紅軍廣場里,人們歡快地跳起舞來。站在這盛開的桂花樹下,我不禁想到:我們喜愛這幽香的桂花,它寄托著我們向往的崇高、美好、吉祥和忠貞。而這支歌悅耳的曲調、美好的歌詞,曾經伴隨著紅軍堅定不移的步伐,從勝利走向勝利。
在令人沉醉的桂花香里,眼前的扎西老街顯得更加祥和寧靜。在感受這美好生活的同時,人們將永遠銘記90年前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追隨他們的足跡在未來的征途上更加努力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