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說他“昨天是兇神惡煞,今天也是兇神惡煞”,周總理也說他“作為一個戰略家或許會好一點”。
這個評價一直都不太好的“他”,也不是旁人,是蔣介石。不得不說,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哪怕到了晚年,蔣介石也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開始“復盤”自己的人生。
![]()
要說他晚年最后悔的3件事是什么,那肯定是“愛錯了一個人、殺錯了一個人、放錯了一個人”。
![]()
1906年,寧波碼頭的海風帶著咸澀,19歲的蔣介石背著母親王采玉親手縫的藍布包,手里攥著母親和舅舅孫玉卿湊的錢。那會兒蔣家在奉化還有間小鹽鋪,雖不算大富,倒也不用賣田,這筆錢是家里省吃儉用擠出來的。
站在甲板上,他望著越來越遠的海岸線,心里憋著股勁:這趟出去學軍事,總得混出個人樣,讓當初欺負過他和母親的人看看,自己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到了日本,蔣介石先在東京清華學校補了半年日語,那時候清廷對留日學生管得嚴,沒保送資格的他,還沒法直接進軍事學堂。
![]()
直到1908年,他才正式考入日本振武學校,也就是在這,他認識了戴季陶。兩人都是浙江老鄉,又都滿腦子革命想法,一見面就聊得投緣,沒多久就拜了把子。
白天一起在課堂上學戰術、練馬術,晚上擠在出租屋里,就著煤油燈聊孫中山的主張,聊將來怎么推翻清廷,那股子熱血勁,連房東都常說“這倆中國小伙子,天天聊得比打仗還熱鬧”。
可沒過多久,一個叫津淵美智子的日本姑娘,打亂了這對兄弟的日子。津淵美智子在學堂附近的居酒屋打工,性格溫柔,還會說幾句中文。
蔣介石第一次見她,就覺得心里發慌,后來常借著去吃飯的由頭找她說話。戴季陶也喜歡她,比蔣介石更會哄人,經常送些小禮物。兩個年輕人在異國他鄉,都沒藏著掖著,明里暗里較著勁。
![]()
最后津淵美智子選了戴季陶,那時候戴季陶家境好,說話也更成熟。蔣介石沒爭,只是之后好幾天沒跟戴季陶說話,后來也就慢慢放下了
誰也沒想到,戴季陶回國前,沒跟津淵美智子打招呼就走了。等到津淵美智子發現自己懷孕,再想找戴季陶時,人早就沒了蹤影。
1910年,她抱著剛出生的孩子,輾轉找到上海,終于見到了戴季陶。可那時候戴季陶已經娶了老婆,老婆脾氣爆,他根本不敢認這個孩子,只能偷偷找蔣介石幫忙。
蔣介石見到孩子時,心里挺復雜的:一邊是對津淵美智子的愧疚,一邊是和戴季陶的兄弟情。他沒多想,就說“這孩子我養了”,還給他取名蔣緯國,對外說是自己的養子。
那時候他覺得,這是幫兄弟解圍,也是對過去那段感情的交代,可他沒料到,這個決定會成為后來的大麻煩。
![]()
蔣緯國長大后確實挺上進,考上了軍校,后來還在臺灣當上了裝甲兵司令,手里握著實實在在的兵權。
可那時候,蔣介石的親生兒子蔣經國已經在臺灣搞政工系統,兩人走的路完全不一樣,蔣經國靠特務機構和行政體系鞏固權力,蔣緯國則在軍里攢人脈,慢慢成了“軍方實力派”的代表。
蔣介石看在眼里,心里清楚這不是簡單的“兄弟不和”:1964年“湖口兵變”后,蔣經國借機把蔣緯國的裝甲兵權力削了不少,調去做了虛職。
蔣介石在日記里寫過“緯兒至孝知義,然行事有時欠周全”,后來又因為蔣緯國擅自在立法院提軍事建議,批了句“國文太差,說話沒分寸”,字里行間都是政治考量,沒什么私人溫情。
![]()
晚年的蔣介石,常在士林官邸的院子里看著蔣緯國送來的軍校教材發呆。他從沒說過“后悔收養”這種話,只是偶爾跟身邊的幕僚提一句“緯兒在軍里多年,可惜不懂政治里的分寸”。
他心里明白,蔣緯國和蔣經國的矛盾,不是一家人的小事,是國民黨里“軍方”和“政工”兩派的角力;而自己當年收養蔣緯國,看似是義氣,實則是把私人情誼摻進了政治里。
到最后,既沒能讓蔣緯國真正融入權力核心,也讓蔣經國多了個派系對手,成了剪不斷的疙瘩。直到蔣介石去世,蔣緯國和蔣經國也沒好好坐下來聊過一次。
![]()
1936年12月,西安的冬天特別冷。蔣介石住在華清池,心里更煩,他帶著部隊來西安,就是要逼張學良、楊虎城繼續“剿共”,可這兩人偏偏跟他對著干,天天勸他“停止內戰、一起抗日”。
![]()
他沒聽,還跟張學良發了火:“你要是不剿共,就把部隊調去福建,別在這礙事!”
張學良沒辦法,只能找楊虎城商量。楊虎城是陜西本地人,看著日本兵一步步逼近華北,早就急得不行,他跟張學良說:“委員長要是再不回頭,咱們只能兵諫了,不然國家就完了!”
12月12日凌晨,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士兵包圍了華清池,蔣介石嚇得翻墻跑,最后在山坡上被抓了,這就是西安事變。
后來經過談判,蔣介石答應“停止剿共、聯共抗日”,才被放了回去。可他心里的火氣沒消,尤其恨楊虎城。他覺得,張學良是被楊虎城“挑唆”的,楊虎城才是主謀。回到南京后,他先撤了楊虎城的職,說讓他“去歐洲考察”,其實就是把他趕走。
![]()
楊虎城在歐洲待了一年多,天天看報紙,知道國內抗日打得慘烈,好幾次發電報求蔣介石讓自己回國,都被拒絕了。1937年年底,他接到宋子文的電話,說“委員長同意你回來了”,他高興得連夜收拾行李,可他不知道,這是個陷阱。
等他帶著老婆孩子到了南昌,剛下飛機就被特務控制了,從此開始了長達12年的囚禁生活。從南昌到湖南,再到貴州、重慶,他被關在各種偏僻的監獄里,吃的是發霉的米飯,見不到太陽,老婆孩子也跟著遭罪。
1949年9月,國民黨在大陸已經撐不住了,蔣介石準備退去臺灣,臨走前,他給毛人鳳發了個電報:“楊虎城不用帶過來了,就地處理。”
9月6日晚上,特務把楊虎城和他的兒子楊拯中、女兒楊拯貴,還有秘書一家,帶到重慶松林坡的戴公祠,趁他們不注意,用刀把他們殺了,還把尸體埋在花壇里,想毀尸滅跡。
![]()
可沒過多久,解放軍解放了重慶,這事還是被捅了出來。全國人都罵蔣介石“心狠手辣”,連國民黨內部都有人說“這事做得太絕了”。
蔣介石到了臺灣后,很少跟人提楊虎城,可他日記里寫了不少。1956年的一天,他在日記里寫:
“今日見西安舊照,忽念虎城。當年若留他一條命,或許今日無人罵我寡恩。”
他后悔的不是殺了楊虎城,而是后悔沒考慮后果:殺了一個愛國將軍,丟了民心,還讓很多國民黨老兵寒了心。
![]()
蔣介石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是母親王采玉,而最讓母親受氣的,就是他同父異母的大哥蔣介卿。
![]()
蔣介卿比蔣介石大10歲,是蔣介石父親的第一任老婆生的。他仗著自己是長子,把家里的鹽鋪、田產、錢莊都攥在手里,給蔣介石母子就剩了兩間漏雨的老房子,連吃飯都得靠鄰居接濟。
有一次,蔣介石想去鹽鋪拿點錢給母親抓藥,蔣介卿直接把他推出來,罵道:“你媽是后娘,跟這個家沒關系,少來占便宜!”
蔣介石那時候小,只能忍著,心里卻記恨上了。后來他去日本留學,沒錢了,厚著臉皮找蔣介卿借,蔣介卿不僅不借,還嘲諷他:“你要是能有出息,我就把名字倒過來寫!”最后還是母親賣了首飾,才湊夠了學費。
可誰能想到,1924年,蔣介石成了黃埔軍校校長,手里有了權,蔣介卿居然找上門來,提著一籃子家鄉的橘子,一口一個“兄弟”,說自己日子過不下去,想找個官做。
蔣介石看著他那副樣子,心里的火氣上來了,可轉念一想,畢竟是一個爹的兄弟,要是不管,別人會說自己“忘本”。他咬咬牙,給了蔣介卿一個英德縣知事的職位。
![]()
蔣介卿到了英德,根本沒心思干活,天天跟當地的地主喝酒、賭錢,還貪老百姓的稅。有年英德鬧水災,省里撥了賑災款,他扣了一半給自己蓋房子,結果老百姓沒飯吃,鬧到了廣州。
蔣介石知道后,又氣又無奈,只能自己掏腰包補上賑災款,還把蔣介卿撤了職,讓他回老家。
可蔣介卿沒老實多久,1927年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他特意從奉化趕到上海,在婚禮上嘴很甜,一口一個“弟妹”,把宋美齡哄得很高興。宋美齡不知道他的底細,還跟蔣介石說:
“大哥看著挺實在的,不如給他找個輕松點的差事。”
![]()
蔣介石沒法拒絕,就把蔣介卿安排到浙江海關當都督,這是個肥差,天天不用干活,還能拿不少錢。
蔣介卿到了海關,更是變本加厲:收商人的賄賂,把海關的倉庫租出去賺錢,甚至還把國家的關稅偷偷存到自己的銀行賬戶里。有人把狀告到蔣介石那里,蔣介石只能一次次壓下去,還得跟人道歉:“家兄不懂事,我替他賠罪。”
可他越縱容,蔣介卿越過分,后來甚至敢跟省里的官員吵架,說:“我兄弟是委員長,你算什么東西”。
1936年,蔣介卿因為貪太多,被人揭發,蔣介石實在沒辦法,只能把他撤職,讓他回奉化養老。可這時候,國民黨的官場已經被帶壞了,底下的人一看,委員長的大哥都能這么貪,自己憑什么守規矩?
![]()
從那以后,貪污成了國民黨的“家常便飯”,士兵吃不上飯,官員卻住豪宅、娶小老婆,老百姓怨聲載道。
蔣介石到臺灣后,每次跟人聊起國民黨的失敗,都會提到蔣介卿:“當初要是狠點心,把他抓起來法辦,也不會讓下面的人學壞。”
可他心里清楚,自己那時候就是顧著“家族臉面”,覺得“家丑不可外揚”,結果把整個官場的風氣都搞壞了。
蔣介石這輩子,干了不少大事,但也犯過不少錯,至于上面說的那幾件事,說到底還是因為他沒有分清“公”和“私”,把自己的家事和國事混淆在一起,最后,不僅毀了自己的名聲,還連累了整個國民黨。
![]()
這也是國民黨最后失敗的根本原因,而共產黨能夠最后取得勝利,就是因為從上到下,不管是領導人,還是每一位戰士,都做到“公私分明”,更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才有了民心,也贏了戰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