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日,特朗普又在社交平臺發聲,稱若尼日利亞政府不制止針對基督徒的暴力,美國將斷援并可能動武。
上任一年不到的時間,被特朗普列入打擊名單的已經有:加拿大,巴拿馬,格陵蘭,委內瑞拉,阿富汗,尼日利亞,伊朗,墨西哥,幾乎全是資源國,先列個長名單,威脅不斷然后一個都不打,有點看不過來了。
他命令戰爭部準備行動,目標是鏟除伊斯蘭恐怖分子,并稱干預將“迅速、無情、干脆利落”。
![]()
說實話,尼日利亞這幫恐怖分子,宗教迫害確實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確實該有人出頭狠狠打擊,不過想不太明白的是,現在的老美還有閑心管這個?
巧合的是,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一樣,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在尼日利亞北部,基督徒數十年來確實一直遭受博科圣地等伊斯蘭恐怖組織的殺戮。而在過去,美國對這個問題根本不關注。
![]()
若不是特朗普這一任上擺脫了擁抱伊斯蘭主義的美國建制派既得利益勢力的枷鎖,也沒精力關注。
特朗普慣于用詞重構現實,就像他把“邊境危機”說成“國家緊急狀態”,把外交博弈簡化為“贏或輸”的零和游戲。
這種語言暴力,其實是在為政策暴力鋪路——先用話語制造威脅,再用威脅合理化行動。
![]()
不妨看看他第一任期的軌跡:2017年威脅對朝鮮火與怒,2019年授權刺殺蘇萊曼尼,2020年宣稱要清理索馬里青年黨。
每一次,都是先放狠話,再試探紅線,最后看對方是否退讓——這根本不是沖動,而是一種精心計算的恐嚇戰術。
他手下的馬屁團隊,也深諳此道——戰爭部長赫格塞思立即轉發特朗普的推文“是的,先生。對尼日利亞及世界各地無辜基督徒的屠殺必須立即停止。戰爭部正在準備行動。”
但尼日利亞的情況遠比表面復雜。博科圣地確實在東北部制造暴行,基督教徒確實也死傷無數,但更多的受害者其實是穆斯林平民。
![]()
根據尼日利亞人權委員會2023年報告,過去十年該組織襲擊中,約78%的死者為穆斯林——這和特朗普的說法相去甚遠。
更有點冤枉的是,尼日利亞政府并非袖手旁觀。它已在博爾諾州部署超兩萬名士兵,并與乍得湖盆地國家建立聯合打擊部隊。
美國非洲司令部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尼軍方主導的清剿行動擊斃恐怖分子超四百人——這不是“放任”,而是力不從心。
![]()
地理的復雜性也常被忽略。薩赫勒地帶橫跨西非,地形破碎,邊境模糊,恐怖組織如魚得水。
美軍在尼日爾的基地去年剛撤出,法國新月形沙丘行動也已結束,區域安全真空正在擴大。
真要動武?先問問后勤。美軍在西非沒有大型常駐基地,最近的支援點在迪戈加西亞或意大利。況且,當年2000萬人的阿富汗就讓美軍打滾了20年才連滾帶爬跑掉,2億人的尼日利亞,不得打上200年呀。
![]()
打委內瑞拉,起碼還能扶持人家內部的反賊,可以給自己國家弄石油,順便秀一秀肌肉,可打個尼日利亞有啥賺頭,打完難不成搞個人口販賣重啟三角貿易?
再說美軍哪還有余力去對付一個上億人口的國家,這種非洲國家本來就是代理人干活的地方,親自下場純屬腦袋進水了。
于是,最可能的結果是:一場高調威脅,換來尼日利亞象征性讓步,然后悄悄收場。
![]()
就像2019年對伊朗,嘴上說摧毀,最后只發動一次定點清除,再無下文。
因此更大的動機,應該就是為了選舉。2026年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需要鞏固福音派選民支持——動動嘴巴就可以給maga里面的死忠教徒提供情緒價值,何樂而不為。
皮尤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約64%的白人福音派相信“全球基督徒正遭受系統性迫害”——這正是他話語的靶心。
于是,遙遠的尼日利亞被簡化為邪惡之地,復雜的地緣沖突被壓縮成善惡對決的劇本。
觀眾不需要真相,只需要一個英雄登場,許諾用鐵拳終結混亂——這不正是爽文敘事的核心嗎?
至于美國會不會重返全球動武模式?有一定可能。
![]()
特朗普為轉移國內危機,正頻繁對外示強。美國因政府停擺、民眾欠薪、兩黨惡斗,已面臨大亂甚至內戰風險,特朗普深知此點,故以軍事手段破局。
美國當下困境唯有“搶”才能緩解,選擇那些資源小弱國下手,既能立威又能獲利,因此大概率會對這類國家發動一些點到即止的動武,盡可能一本萬利。
最后,特朗普頻頻敢發出這類威脅也表明,國際法已經消亡,強權即公理。弱小國家成了帝國主義的盤中餐。要是在過去,這些事還會掩飾掩飾,而現在卻堂而皇之,毫不在意赤裸裸展現給全世界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