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所涉及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為提高文章流暢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編譯,讀者請自行辯解!如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
重逢百萬支票溫暖拒絕
2013年3月的一個清晨,浙江仙居縣的街頭飄著油條豆漿的香氣,戴杏芬的早餐店剛支起攤子,就來了個西裝革履的男人。男人叫何榮鋒,手里捏著張百萬支票,往戴杏芬面前一遞:“大姐,當年的恩情,我用一輩子還。”戴杏芬正擦著桌子,看都沒看支票就推了回去:“我幫你又不是圖回報。”
周圍炸油條的、買包子的村民都圍了過來,指指點點:“這男的看著像大老板啊”“戴老板娘咋還不要錢?”有人認出何榮鋒是電視上見過的億萬富豪,更納悶了:這女人是誰?二十年前他們咋認識?
![]()
那年春天的一飯之恩
1993年開春,23歲的戴杏芬剛從黃巖打工回仙居楊府村老家,就撞見三個小伙子蹲在村口老槐樹下啃樹皮。"你們是干啥的?"戴杏芬攥緊手里的布包,這荒郊野嶺的,三個大男人看著就不對勁。領頭的小伙叫何榮鋒,17歲,嘴唇干裂得出血,帶著哭腔說他們從重慶墊江逃出來,扒火車扒到浙江,已經三天沒正經吃飯了。戴杏芬看著他們凍得發紫的腳趾頭從破布鞋里露出來,心里一軟:"跟我回家吧。"
![]()
灶屋里,戴杏芬把家里僅有的半袋面粉翻出來,搟了面條,又敲了四個雞蛋。三個小伙捧著碗蹲在門檻上,呼嚕嚕吃得滿頭冒汗,何榮鋒邊吃邊掉眼淚,這是他逃荒路上第一頓熱乎飯。
戴杏芬看著他們狼吞虎咽的樣子,忍不住捂嘴笑,又轉身去廚房煮了一鍋紅薯粥。那天晚上,三個小伙就擠在戴杏芬家的柴房里,蓋著她父親的舊棉襖,何榮鋒躺在稻草堆上,聽著窗外的風聲,心里第一次有了踏實的感覺。
![]()
三十元路費誠信囑托
第二天一早,戴杏芬領著三個小伙去仙居縣城找工作,轉了一整天,木器廠、紡織廠都不要臨時工,何榮鋒蹲在馬路牙子上直嘆氣。
戴杏芬從藍布衫口袋里摸出30塊錢,給每人塞了10塊:"出門在外,誠信比啥都金貴,講誠信才有口碑,老鄉們才都有錢賺。"
何榮鋒攥著錢的手直哆嗦,眼淚又下來了,說以后賺了錢一定還,戴杏芬擺擺手,看著他們擠上開往黃巖的長途汽車,車開出去老遠,何榮鋒還扒著后窗朝她揮手。
![]()
十年逆襲從乞丐到富豪
揣著這10塊錢,何榮鋒扒火車輾轉到沈陽,剛下火車就被老鄉拉去"掙大錢",差點進了傳銷窩點。他連夜跑出來躲進家具廠當學徒,見廠里油工師傅一天能賺50塊,他拎著瓶二鍋頭拜師,白天打下手,晚上對著廢料練噴漆,手上燙得全是泡也不吭聲。
![]()
后來廠里接了筆外貿單,他發現老鄉偷工減料,硬是連夜拆了重噴,氣得老鄉罵他"傻狍子",老板卻拍著他肩膀說"你這個重慶娃,靠譜!"
就這么干了十年,從學徒工到開家具廠、油漆廠,當年的破布鞋換成了皮鞋,腰里別著大哥大,不僅在沈陽買了房,還把老家父親欠下的3萬元賭債一次性還清。
但每次路過浙江牌照的車,他總會想起仙居縣的那碗雞蛋面,想起戴杏芬說"誠信比啥都金貴",心里就像被面湯燙過似的暖烘烘的。
![]()
二十年尋恩不改執念
發達后的何榮鋒心里頭總惦記著仙居那個煮雞蛋面的大姐。他試過往浙江仙居楊府村寫信,可當年只顧著逃荒,連大姐全名都沒問清,信封上寫著“戴大姐收”,寄出去全退回來了。后來他托人去當地戶籍科查“戴信芬”,翻了個底朝天也沒這號人——誰能想到,當年慌里慌張記成了“信芬”,其實人家叫“杏芬”。
![]()
這一找就是二十年,何榮鋒辦公室抽屜里存著厚厚一沓退信,每年過年都要翻出來看,想著大姐現在過得咋樣。
2013年開春,他去浙江考察家具市場,跟仙居的代理商喝酒時聊起陳年舊事,說當年有個戴姓大姐給過他10塊錢救命。代理商愣了愣,說臨海市有個早餐店老板娘叫戴杏芬,仙居楊府村人,總跟客人講二十年前幫過三個重慶娃的事。
何榮鋒手里的酒杯“哐當”掉桌上,對啊,臨海市!當年大姐說過要去黃巖打工,離臨海不遠!他連夜讓助理去查,第二天就收到消息:戴杏芬,53歲,在臨海市巾山中路開早餐店,老家正是楊府村。
![]()
重逢時刻淚濕眼眶
2013年3月的那個清晨,何榮鋒站在早餐店門口,看著戴杏芬系著藍布圍裙在灶臺前忙活,手心里全是汗。二十年了,當年扎著馬尾辮的姑娘,如今眼角也有了皺紋。戴杏芬抬頭見是陌生客人,笑著問:"要點啥?豆漿油條剛出鍋。"何榮鋒聲音都在抖:"您是戴杏芬大姐嗎?我是小峰啊!"戴杏芬手里的抹布"啪嗒"掉地上,手里的勺子也跟著落進鍋里,濺起一串油星子。她瞇著眼睛瞅了半天,突然捂住嘴:"你是重慶來的小鋒?"何榮鋒"撲通"一聲跪下去,眼淚砸在水泥地上:"大姐,我找了你二十年啊!"戴杏芬趕緊把他拉起來,圍裙擦了擦手就去抹眼淚,這才發現眼前的小伙子西裝筆挺,手腕上的金表閃得人睜不開眼。何榮鋒從皮包里掏出那張百萬支票,雙手遞過去:"大姐,這點錢您務必收下。"
![]()
親情無價溫暖常在
戴杏芬把支票推回去,手在圍裙上擦了擦:"當年幫你,又不是圖你報答。"
何榮鋒眼眶又紅了,后來每年清明,他都帶著老婆孩子回仙居,給戴杏芬捎重慶的火鍋底料、四川的臘肉。
戴杏芬總留他們住老房子,早上五點就爬起來炸油條給他們當早飯,就像二十年前那樣。她的早餐店現在還開著,有客人問起墻上何榮鋒送的"恩情似海"牌匾,她就樂呵呵地講"小峰那孩子"的故事。
何榮鋒后來在重慶老家辦了個"杏芬助學基金",專門幫那些跟他當年一樣落魄的農村娃。
戴杏芬總說自己沒做啥大事,就是給了碗面條,可誰能想到,當年那碗熱湯面,竟在一個少年心里種下了感恩的種子,二十年后長成了參天大樹。
這世上哪有什么理所當然的善意?不過是有人愿意在你難時拉一把,有人愿意用一輩子記著這份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