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致青年教師
大學畢業來當教師,走進中學,或是走進小學,你不能認為這是陌生的地方,你也沒有必要說這項工作對你是什么“挑戰”,因為小學和中學時代是你人生重要的經歷,而且長達12年。你畢竟才20多歲,總不至于說“我把這個地方全忘了”“我記不得這個階段要做的事了”。
即使你有些缺乏自信,對即將開始的工作擔心力不能任,也不必感到恐懼。因為你所做的一切只要不違背常識,就不至于犯大的錯誤。比如,“愛護學生”,往深處研究,可以去做博士論文,也可以寫出一本專著來,當今之世,你甚至有可能以此去建立某種理論。但是,如果認識到這不過是常識,它就不復雜。
你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年長一些,也可以把學生當作兒子女兒——更簡單一些,你只要懂得尊重一個普通人,你也就大概知道怎樣愛護學生了。你就不至于隨意侮辱學生,你就會在意他們的感受,你就不會對一個孩子大聲呵斥,當然,你更不可能在一個孩子面前表演粗野,因為你平時就不至于那樣做的。
有些事,的確是教育學教科書上沒講過的,教育法規條文上也沒有具體地列出,有些甚至是出乎一般人預想的,可是只要從常識出發,遵守常識,教師也可以想得到。
比如,校園的傷害事故時有發生,困擾教師的“校園安全”問題常常會讓教師自己沒有了安全感。社會文明程度不高,法規不健全,家長素質不一,對學生,一名教師要擔負很多教學之外的責任,教師需要有母親一樣的細心。如果我們能以母親的角度去觀察,去預想,能防患于未然,也就可以不必那么緊張。
比如,告訴學生,“在和同學說話時,先放下手上的鉛筆”“在接飲用水時,先往杯子里倒一點點, 試試水溫”“進出教室門時慢一些,防止對面有人正準備關門開門”……教師向小學生說這些話時,是想到一名兒童可能發生的意外。
只要養成了習慣,這些事也許永遠不會發生,這就是依據常識的教育。教師以珍愛生命為教育常識,就會自覺地去考慮學生的安全,不僅在學校,也會在學生出現的一切地方關注學生的安全,并注意讓他們養成習慣。
一名接受過師范教育的學生當真會對教學一無所知嗎?我多次地聽到青年教師埋怨“沒有人帶”“沒有人告訴我該怎樣做”“這件事領導沒有交代”……如果每件事都要有條例規則,否則就無法工作,那是對公理和常識的漠視。
同樣,“有人帶”“有人告訴”“這件事領導交代過”,也會出錯。比如,為了迎接縣市領導檢查,在冬天或是盛夏,組織小學生停課列隊等候歡迎,甚至讓孩子們冒雨為領導匯報演出,依我看,這些大概都不是青年教師能自行“創造”出來的,而是學來的錯誤。這些,不僅違背教育常識,也違背了基本的倫理道德。
尊重常識,遵守常識,有時很難,需要勇氣,需要作出一些犧牲,有時必須抗爭,還得付出一些代價。我們經常看到,在現今的學校教育中,遵守常識往往被看作異端,違背常識反而理直氣壯。比如,有些幼兒園辦起了“奧數班”,不但辦,而且能拿出一套套的理由來,甚至以人多勢眾挑戰教育教學法規,這種違背規律的行為表現出的是落后的教育觀,如果尊重兒童教育的常識,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事。
又如,很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明文規定“學生春游秋游一律不準出城”,出發點是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然而因噎廢食,這項規定違背了教育常識,學生在喧鬧的城市如何“熱愛大自然”,如何“面對祖國的山河陶冶情操”?當然,在目前的社會條件下,還有諸多因素不利于教育的發展,使我們在尊重常識方面要付出代價,對此,青年教師常常無能為力,但是在教育行為上,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至少要引起我們的思考。
尊重常識,遵守常識,你在教學中就有可能“無師自通”。有位小學美術教師說過,上靜物寫生課,只要學生思維正常,坐在前排兩側和坐在正面的學生的作業是不可能一樣的。因為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那個茶杯不一樣,所以給作業打分時他會看一下班級座位表。小學美術教學法里有這一條嗎?沒有。是他自己想到的。有位中學物理教師說,他每次布置作業前,都要問學生其他學科的作業有多少,如果已經很多了,他會適當減一些。師大的物理教學法課上講過嗎?沒有。是他在教學中想到的。
我在說這些故事時,曾有老師問:教師這樣做對學生真的有好處嗎?我反問:“如果不這樣,那該怎樣呢?”一只茶杯放在講臺上,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圖像當然不一樣,兒童看到什么樣,他就會畫成什么樣。學生作業過多,各科教師只強調自己的學科,必然全面地摧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位物理教師精細合理地布置作業,學生從他那里學到的不僅僅是對人的關懷,還有“合理”和“效率”。這些全是常識,是一名思維正常的教師應當想到的。學生在回憶所受的教育時,所能記住的一般不是知識,而往往是教師的理智與情感,這樣的教育,才有可能變為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半生做教師,越來越感到,我們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過是遵守常識。當然,即使是常識,也需要學習,也需要發現,也需要維護。
歡迎訂閱
《中國教師報》
方式一:郵局訂閱,郵發代號
1-192
方式二:掃描二維碼一鍵訂閱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源創圖書《致青年教師》,吳非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