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刷到個視頻,沒存多久就沒影了——甘肅隴南有網友半夜拍的河道,鏡頭里黑黢黢的,就看見水里密密麻麻全是人,配文說那時候都凌晨一點了,氣溫才4℃,有人運氣好,一盆淘下來就出了5克多金。評論區里不少人剛看見就討論,轉頭再找,視頻已經刪得干干凈凈,反倒讓人更在意這事兒到底是真是假。
![]()
后來有當地知情人透了底,說這數十人淘金的場面,就發生在隴南康縣城區的燕子河。還說這條河早有來頭,歷史上就有砂金礦脈的記錄,今年金價一漲,夏天的時候就有不少人聞著動靜來這兒淘金,那陣仗還不小,后來政府專門發了文,明確說不讓淘了,這事兒才歇了一陣。可誰想到,現在又冒出來新情況:白天的時候,有挖機在河道里清理,沒人敢靠近,等晚上挖機停工、工作人員下班了,那些淘金的就跟“躲貓貓”似的,又悄悄摸去河里,接著淘。
![]()
其實早之前,當地就沒少管這事兒。今年6月的時候,康縣城關鎮政府的公眾號就發過文章,說執法隊日常巡查的時候,就發現燕子河有人拿著工具非法淘金,還特意提了,這事兒不光毀河道生態,好好的河道被挖得坑坑洼洼,還藏著安全隱患,萬一有人踩空或者河道出點問題,可不是小事。
那時候鎮里也沒含糊,直接聯合了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務局一起行動,專門打擊這種非法采金的行為,到現場先勸走了那些淘金的人,還跟他們掰扯清楚了法律——沒經過批準就在河道里淘金,那是實打實的違法行為,輕了可能挨警告、交罰款,淘著的錢也得沒收,要是情節嚴重,犯了罪,還得負刑事責任,可不是鬧著玩的。
到了7月,康縣自然資源局也專門發了通告,白紙黑字寫著嚴禁在本縣河道里違法淘金,為了方便大家監督,還特意公布了舉報電話。結果11月2日這天,記者想打這個電話問問情況,打了好幾次都沒接通。
再說回最近這事兒,康縣公安局的人也說了,這幾天已經接到好幾起警情,都是說河里有人淘金,不光是路過的群眾看見報的,就連白天清理河道的施工人員也報過——畢竟淘金的人在河里折騰,會影響挖機清河道的進度,還可能把剛清理好的地方又弄亂。民警接到警情后,也都去現場了,主要是巡邏、把人趕走,可麻煩就在于,這次淘金的人專挑晚上來,民警走了之后,說不定過一陣又有人回來,所以他們也給負責管淘金的其他部門打了電話,想著一起加強管理,別讓這事兒反復。
![]()
網友們看了這情況,評論也挺實在。有人說:“4℃的天,半夜泡在涼水里,為了淘金也太拼了,可再拼也不能拿違法當賭注啊,凍壞了身體不說,要是真被查著,錢沒撈著還得受處罰,多不值當。”還有人吐槽:“夏天禁了就躲,現在改晚上來,跟打游擊似的,執法的人也不容易,白天要管,晚上還得防著,總這么驅趕也不是長久辦法。”也有網友操心舉報電話的事:“通告上留了電話,就是讓人有情況能說,結果打不通,這不是白白留了嗎?
![]()
其實說到底,半夜4℃泡在河里淘金,看著讓人覺得又唏噓又無奈——想多賺點錢、改善生活的心思,誰都能理解,可再迫切也不能越過兩條線:一條是法律的線,明知道政府發了文、科普了后果,還鉆“晚上停工”的空子,這本身就是錯的;另一條是生態的線,燕子河的砂金礦脈是老底子,可河道生態經不起折騰,淘金時亂挖亂采,把河道挖得坑坑洼洼,不光影響水流通,還可能破壞周邊的環境,后續修復要花的功夫和錢,遠比淘到的那點金子多。
之前當地聯合多部門打擊、反復科普法律,已經盡了力,可還是有人鋌而走險,說明光靠白天巡查、偶爾驅趕,沒法徹底堵上漏洞。再加上舉報電話打不通的問題,相當于少了群眾監督這股勁,監管難免會有盲區。希望后續能多加點夜間巡查的力度,把舉報渠道理順,讓想違法淘金的人知道“不管白天晚上,都沒空子鉆”,也讓大家能放心參與監督,這樣才能真的守住燕子河的生態,也守住法律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