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嬰兒潮,堪稱一段波瀾壯闊的人口史詩。短短十余年時間,三億新生兒集中降生,構成了中國人口結構中最厚重的一塊基石。他們不僅是數字上的奇跡,更是推動社會前行的中堅力量。這一代人親歷了國家命運的轉折點——既迎來了高考制度重啟的歷史契機,也投身于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之中。倘若缺少這三億普通卻堅韌的勞動者傾力奮斗,中國制造能否迎來屬于它的“黃金年代”?答案恐怕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三億人的扎堆人生從1962年到1975年,這十四年間的出生率持續高企,幾乎每年新增人口都突破兩千萬大關。尤其在1963年,出生人數飆升至2934萬,相當于如今全年出生人口的兩倍以上。如此龐大的群體如同一輛滿載的列車,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面臨擁擠與競爭。教育、就業、住房……資源有限而需求如潮,他們的成長軌跡注定要在激烈的比拼中展開。童年求學時,教室里常常人滿為患,一張課桌甚至要擠下三個學生。課本共用,作業本正反面寫滿,是那一代人共同的記憶。等到青年時期參加高考,更是經歷了一場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以1977年恢復高考為例,全國考生數量空前龐大。僅1976年出生的群體就有1849萬人,而在1994年高考錄取時,全國高校總共只招錄了90萬人,錄取率不足百分之五。相比之下,2024年高考共錄取1069萬人,對應2006年出生人口1581萬,升學率接近七成。今天的年輕人或許難以想象,當年落榜意味著幾乎斷送了改變命運的主要通道。高考落榜后:他們扎進了工廠對于未能進入大學的年輕人而言,出路極為有限。恰在此時,國家啟動改革開放政策,沿海地區迅速興起大量加工型企業。于是,無數來自農村和小城鎮的青年背起行囊,踏上南下的綠皮火車,涌入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的工業園區。他們成為現代制造業的第一批主力軍。我家鄉就有不少這樣的長輩,回憶起當年進廠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住的是八人間的集體宿舍,睡的是上下鋪鐵床;吃的是單位大食堂,飯菜簡單卻吃得踏實。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是常態,流水線不停轉,雙手磨出血泡、結成厚繭已是家常便飯。但很少有人抱怨。對他們來說,能擁有一份穩定收入,每月寄錢回家補貼家用,就是最大的欣慰與成就。正是這群默默無聞的勞動者,撐起了早期中國工廠的運轉體系。他們不怕苦、不畏難,哪怕是最基礎的裝配工序,也能做到精準高效。從深圳到東莞,從蘇州到寧波,工業園區晝夜燈火通明,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一批批服裝、玩具、家電被打包出口,運往歐美市場,“Made in China”的標簽開始出現在全球消費者的生活中。而這背后,是嬰兒潮一代用青春和汗水澆筑出的工業根基。他們不僅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更以極高的紀律性和執行力贏得了企業的信任。更為深遠的是,他們的儲蓄行為悄然形成了資本積累。省吃儉用存下的每一分錢,或存入銀行,或用于子女教育與婚房購置。這些儲蓄被金融機構轉化為貸款,支持企業家擴大生產規模;政府則利用由此積累的財政資源修建高速公路、鐵路樞紐和深水港口,極大提升了物流效率。可以說,他們流的每一滴汗,都在為中國制造注入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這種由龐大勞動人口帶來的經濟優勢,被稱為“人口紅利”,而嬰兒潮一代正是這一紅利的核心來源。人口紅利當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遠低于國際水平,同時供應充足,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前來設廠投資。從鞋帽服飾到電子元件,再到家用電器,中國逐漸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一環。更重要的是,60后、70后這一代人普遍具備吃苦耐勞的品質。他們在物質匱乏中長大,養成了勤勉務實的性格底色。進入工廠后,他們虛心向老師傅學習技術,短時間內便成長為熟練技工。不少人還主動鉆研流程優化,提出改進建議,顯著提升了生產線的運行效率。我記得小時候家中使用的電風扇、收音機、洗衣機,基本都是國產貨。那時只覺得“國貨便宜耐用”,長大后才明白,這些產品背后凝聚著多少普通工人的專注與堅守。正是靠著這三億人的共同努力,中國實現了從農業主導型經濟向工業強國的跨越。截至近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達30.2%,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整整一代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付出。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們在自身受教育機會受限的情況下,仍將全部希望寄托于下一代。寧愿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上學。正是這種代際犧牲,為后來的“工程師紅利”埋下了伏筆。如今活躍在高科技產業中的技術骨干、研發人才,許多正是嬰兒潮一代的子女。他們用一代人的辛勞,換來了國家產業升級的原始資本與人力儲備。時代接力回望過去,嬰兒潮一代的貢獻無可替代。沒有他們在艱苦歲月中的默默耕耘,就沒有中國制造曾經的輝煌成就。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現實: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退。近年來出生人口持續走低,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制造業普遍面臨招工困難、人工成本攀升的挑戰。此時再看當年那三億人的存在,才更能體會到那是怎樣一種不可復制的歷史機遇。但這并不意味著終點的到來,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啟。嬰兒潮打下的工業基礎依然牢固,他們培養出的新一代已全面接棒。今天的中國制造業正加速轉型——從依賴廉價勞動力轉向依靠技術創新,從低端代工邁向高端智造。自動化產線、智能工廠、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芯片……新的增長極正在形成。我們正站在前輩鋪就的跑道上,準備起飛。結語這三億出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普通人,用一生的拼搏書寫了一段非凡的國家敘事。他們未曾享受輕松的升學環境,卻肩負起建設現代化中國的重任。他們的名字或許不會載入史冊,但他們的足跡早已刻進每一臺機器、每一條生產線、每一件走向世界的中國商品之中。如今,這根象征榮耀與責任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中。唯有心懷感恩,砥礪前行,才能真正不負這一代人的付出與期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