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季里,“生化環材,四大天坑”“粉領披肩,月薪三千” 的調侃總能刷屏。這些玩笑背后,其實藏著大家對專業選擇與畢業薪資關系的真切關注。
專業前景、學科特性、個人能力固然會直接影響畢業生收入,但從歷年數據來看,熱門專業往往就業機會更多、薪資更可觀,而有些專業則難逃 “就業難 + 薪資低” 的雙重壓力,成了眾人眼中的 “勸退項”。
那么當下就業市場里,哪些專業是企業爭搶的香餑餑,又有哪些專業正面臨現實挑戰呢?
01 高薪榜:工科專業占據絕對優勢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高薪榜前十的專業幾乎被工科 “承包”,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專業表現尤為亮眼。這一趨勢和我國高端制造、信息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息息相關,行業對人才的旺盛需求,直接推高了相關專業的薪資水平,也讓這些專業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之選。
具體來看,本科畢業生月收入前三的專業分別是信息安全(7756 元)、微電子科學與工程(7151 元)和軟件工程(7061 元)。其中信息安全、軟件工程均屬于計算機類,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歸為電子信息類,進一步印證了工科專業的薪資優勢。
在月收入前 20 的專業中,計算機類和電子信息類的占比更是突出 —— 計算機類占 9 席,電子信息類有 5 個專業上榜。尤其是薪資前十的專業里,除機械電子工程屬于機械類外,其余全部來自計算機類與電子信息類,足以見得這兩類專業在當前就業市場中的強勁競爭力。
![]()
![]()
《2025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基于2024屆畢業生數據)也延續了這一趨勢。報告指出,2024屆本科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的十大專業依然全部屬于工學門類,具體包括信息安全(7599元)、微電子科學與工程(7282元)、電子科學與技術(7215元)、自動化(7108元)、軟件工程(7092元)等。這些專業的平均月收入均顯著超過6199元的本科平均水平,凸顯出工科,特別是信息技術與電子相關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的持續熱度與薪資吸引力。
![]()
02 “紅牌專業” 預警:報考需多一份審慎
和高薪專業的搶手形成鮮明對比,有些專業在就業市場上已悄然 “亮紅燈”。結合相關數據及市場反饋,2025 年本科就業 “紅牌專業” 名單中,藝術學門類的專業占比頗高,音樂表演、繪畫、美術學均在其列。除此之外,應用心理學、漢語國際教育、教育技術學、歷史學等專業也躋身其中。
所謂 “紅牌專業”,核心是這類專業畢業生在三項關鍵指標上表現不佳 —— 就業落實率偏低、平均薪資處于低位、就業滿意度不高。同時它們還面臨共同困境:人才市場上的對口崗位需求要么持續減少,要么增長速度緩慢,難以匹配畢業生規模。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報考這類專業時,需要結合自身規劃和行業前景,多做權衡、審慎決策。
![]()
03
三大熱門專業深度解析:報考關鍵信息全梳理
下面將聚焦信息技術、電子 / 微電子、新能源與智能制造三大熱門賽道,詳細拆解各專業的核心情況與報考核心要點,為志愿選擇提供參考。
01 信息技術類: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
代表專業:信息安全、軟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數據科學與技術等
專業解讀:這類專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信息安全聚焦網絡空間防護,深耕密碼學、漏洞分析等領域;軟件工程主打大型軟件的開發、維護及項目管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科學與技術則聚焦機器學習、決策能力培養,以及海量數據的價值挖掘,是驅動科技革命的關鍵力量。學習該類專業,需具備扎實的數學功底、出色的編程能力和持續創新的學習意識。
就業方向:互聯網大廠、金融科技公司、通信設備商是主要雇主,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部門也提供了大量穩定崗位。可從事軟件開發、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網絡安全工程師、系統架構師等崗位,職業發展路徑清晰且廣闊。
優勢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
02 電子 / 微電子類:破解 “卡脖子” 難題的關鍵專業
代表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等
專業解讀:該類專業聚焦電子器件、集成電路(芯片)及半導體材料的研發與設計。電子科學與技術知識面覆蓋廣,包含電路系統與微電子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深入鉆研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原理;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直接對接芯片設計需求,助力解決高端芯片領域的 “卡脖子” 問題。學習此類專業,需要深厚的物理基礎、嚴謹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潛心鉆研的耐心。
就業方向:畢業生主要流向集成電路產業全鏈條企業,涵蓋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同時也是通信設備、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行業的緊缺人才。可擔任芯片設計工程師、硬件開發工程師、工藝工程師等核心技術崗位。
優勢院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03 新能源與智能制造類:綠色轉型與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
代表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等
專業解讀: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注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存儲與高效利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作為傳統優勢專業,在智能電網、電力電子與電機驅動等領域持續煥發活力;智能制造工程融合機械、自動化、計算機及人工智能技術,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工廠與生產線。這類專業均為交叉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跨學科知識整合能力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能力。
就業方向:就業前景廣闊,主要雇主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及產業鏈企業、光伏與風電等新能源企業、國家及區域電網公司,以及開展自動化、數字化改造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可從事研發工程師、系統工程師、電力工程師等職業。
優勢院校: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
距離 2026 年高考僅剩兩百多天,在就業環境愈發嚴峻的當下,選擇前景廣闊、潛力十足的專業,無疑是為未來職業生涯搶占先機的關鍵一步。這不僅是知識積累的起點,更是影響長遠的人生規劃。
編輯:鑫鑫
審核:田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