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7 月 3 日清晨 6 點 24 分,貴州黔西市堡堡寨村的監控記錄下 49 歲農婦王秀珍最后的身影:她背著背篼、攥著鐮刀走出家門,綠色雨鞋踩過院壩積水,像往常一樣去割草。誰也沒想到,這位村民眼中勤勞和善的婦人,正走向死亡深淵。
![]()
四天后,因聯系不上母親,遠在外地的兒子楊舟調看監控發現異常。親戚踹開家門時,圈里的雞已餓死,豬牛癱倒在地 —— 主人早已失聯。
![]()
此時,家住兩三百米外的同村村民熊某主動找上門,這位王秀珍二嫂的同居男友、平時被喊 “伯伯” 的半個親戚,成了搜救隊伍的核心組織者。
![]()
“他比我們還急,天天來家里吃飯,反復問‘找到沒有?警察怎么說?’” 楊舟后來回憶,直到警方破案他才驚覺,這張 “熱心面孔” 竟是真兇。
![]()
2021 年幫王家宰牛后,熊某與王秀珍建立聯系,從日常寒暄逐漸發展到一天十幾個電話轟炸。2023 年 5 月,不堪騷擾的王秀珍開始拒接,短短一月內熊某撥打近 60 次電話均無果,懷疑被拉黑的他心生怨恨。
![]()
案發當日,熊某在紅薯地攔住王秀珍,伸手騷擾被對方用鐮刀甩開。趁其蹲身割草時,他拽出尼龍繩勒住其脖頸,直至斷氣后仍補勒 30 分鐘。
![]()
為掩蓋罪行,他當晚扛著鋤頭返回,扒光死者衣物拋入石縫,搬來兩塊分別重 108.7 斤和 153.1 斤的巨石壓住,再填土夯實 —— 這重量需兩個壯漢才能挪動。更陰狠的是,他深夜將王秀珍的鐮刀、雨鞋送回楊家院壩,偽造 “離家出走” 假象。
![]()
在近一個月的搜救中,熊某全程參與張貼啟事、組織搜山,甚至更新 7 條唱歌短視頻偽裝悲情,其中一條配文 “你離開以后……” 的合成視頻堪稱諷刺。轉折出現在一場法事上:道士做法時,所有人都圍觀,唯獨熊某躲在遠處,喊幾次都不動窩。此后他變得茶飯不思、動輒發火,暴露了心虛破綻。
![]()
最終,警方通過捕捉到王秀珍手機的異常信號鎖定嫌疑人,2023 年 7 月 26 日將熊某抓獲。
經查,王秀珍手機內與熊某有 197 條通話記錄,大量為單方面撥打。而長期獨居、欠債困頓的熊某,因嫉妒王秀珍完整穩定的家庭,疊加被拒絕的怨恨,心理逐漸扭曲,最終走向極端。
心理學上將這類人歸為 “被動攻擊型人格”:表面順從,內心積怨,爆發時手段更隱蔽殘忍。
2025 年 6 月,貴州高院二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熊某死緩并限制減刑,認定其 “指認埋尸地屬認罪悔罪”。但檢方抗訴認為其毫無悔意,家屬更無法接受:“勒頸 30 分鐘、埋尸毀證、裝好人演戲,這叫悔罪?” 他們提交申訴,要求追加強制猥褻、盜竊罪名,并改判死刑立即執行。
9 月 12 日,高院立案受理再審,目前案件仍在審理中。
此案撕開了熟人犯罪的殘酷真相:數據顯示,類似案件中熟人作案率高達 70% 以上,施害者常利用信任降低受害者防御值。
熊某的偽裝恰是典型 —— 以 “半個親戚” 身份獲取信任,用 “熱心助人” 掩蓋罪行,印證了 “魔鬼常以熟人面孔藏身” 的論斷。
愿法律最終能還逝者公道,更警示世人:警惕過度情感索取的熟人,莫對沉默孤僻者的異常掉以輕心。畢竟,沒有任何 “求而不得”,能成為剝奪生命的借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