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撰稿:考拉(玲瓏計劃四期伙伴)
受訪者:勞佳迪(玲瓏計劃三期伙伴)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氣候變化的宏大敘事中,我們常常被數據、模型和預測所包圍。然而,有一種聲音,它來自冰川深處的水滴,來自舊物承載著真切卻模糊的鄉愁,來自筆下不喧嘩、卻直抵人心的文字。《紅嘴唇,綠屋頂》一書以細膩的生態寓言筆觸直面氣候變化議題,本書作者勞佳迪的氣候故事又是從哪兒開始的呢?
![]()
勞佳迪
自然之友玲瓏計劃三期伙伴
前環境記者,中作協成員
01
可可西里的氣候覺醒:冰川融化的倒計時
2012年,時任記者的勞佳迪被派往地球的“第三極”——可可西里,去探尋這片秘境中正在發生的環境變遷。
那年在玉珠峰南坡,她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冰川。一位世代生活于此的巡山員告訴她,兒時記憶中的冰川邊緣,到今天已向后退縮了至少20公里。也正是在那里,她獨自站在冰洞里,耳畔四周不斷傳來滴答聲。“那一刻仿如地球心臟在哀鳴,為即將逝去的壯麗倒數計時。”
![]()
站在可可西里冰洞前的勞佳迪
當地人說,那條原本每年都會結冰的河流,如今已然成為“不凍河”,兩個獨立的高原湖泊已連成一片汪洋,“眼鏡湖”不復存在,自然規律正在被打破。在傳統意義上的“無人區”,勞佳迪親眼目睹了因冰川融化而引發的洪水,為此她寫了一篇《可可西里沖出了一個三門峽》的報道,并得到了中國能源報的轉載。即使這樣,這件事在當時并未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卻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顆關于氣候變化、關于地球命運深刻思考的種子。
![]()
獨自在西藏40冰川(又名措嘉冰川)腳下的勞佳迪
這段經歷成為佳迪親歷的“氣候元年”。此后她成了一名“冰川控”,只要有機會,便會前往西藏、新疆等地,只為再看看那些即將消逝的冰雪。她也意識到,也許人類對即將消失的事物,會產生一種獨特的、深沉的情感投射。冰川,如同終將逝去的生命,以其悲壯的美感,叩問著心靈深處的聲音。
![]()
在當地村民指引下,勞佳迪徒步抵達日漸退化的無名冰川
曾任華爾街見聞-ESG頻道的負責人,獨立寫作并出版了兩本科普書(《你好啊,區塊鏈!》《給孩子的另類科普:一萬億個外婆》)的勞佳迪發現,傳統形式的報道難以觸動公眾:“夏天人人抱怨高溫,秋天就忘了,人們需要更純粹的連接。”經由她過往的經驗,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對多元藝術形式的觀察和體驗,她看到了藝術在宏大敘事下的力量和可能性。此次訪談中她分享了北歐一位藝術家的裝置作品——“一個巨大且炙熱的太陽”,這種視覺上的沖擊讓她看到:只有真正觸及人心深處,能引發共情的作品方可讓遙遠的“氣候變化”走近人們變得真切可感。
02
玲瓏計劃:融入社群突破創作的孤島困境
帶著這份對氣候變化的感悟和對藝術表達的期待,勞佳迪踏上了創作之路。她深知,氣候變化議題可深可淺,她與伙伴們交流氣候變化的知識點,也向中國大氣科學、地球科學專家請教。經過一番深思后她意識到,氣候變化的知識體系過于復雜且充滿爭議,對于普通公眾,尤其是孩子來說,晦澀的理論可能難以消化。
氣候變化議題也兼具悲劇性與想象性。“悲劇性”在于它預示著潛在的生存危機和無法挽回的損失,但能觸動人心;“想象性”則在于它漫長的時間跨度和深遠的影響,這需要藝術手段去具象化呈現,去喚醒人們對未來的共情與反思。
![]()
在格聶神山的村子里構思故事脈絡
做為一位將“科普嵌入腳步”的作家,佳迪曾在2021年用60天獨自沿喜馬拉雅山脈行走,為1000個孩子科普星際旅行,就這樣她把硬核的知識融進了柔軟的行動和故事中。在自己的氣候變化行動中,她亦選擇了以情感和記憶為載體,用故事去觸達更廣泛的受眾。
“玲瓏計劃”的出現,成為了她創作道路上一個十分重要轉折點。這個由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行動者組成的社群,為她提供了一個特別的平臺,在這里,她看到了個體行動的更多可能性。
過去,她會關注宏觀政策和企業ESG,但玲瓏計劃讓她看到個體可以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以多元而富有創意的方式,與氣候議題產生連接——
? 一期伙伴吳栩穎的項目支持青少年以“城市冒險家”的身份參與到探索碳足跡以及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挑戰中來
? 一期伙伴劉超(臺風眼),他用“參與式活動”提升社區氣候韌性。作為氣象系統工作者、一名天氣預報主持人,他在每個早晨把全國天氣講給老百姓,分擔風雨,分享陽光
? 三期伙伴周蕾(猴仔)的“垃圾藝術家”項目,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氣候變化、垃圾議題、可持續/零廢棄生活方式的參與式藝術行動
? 三期伙伴游一謙(木木)從海島出發,通過《時光漫游的city walk》產品設計,帶領公眾了解氣候變化與自身的關系
? 三期伙伴賈穹設計并發起的“690低碳騎”,用竹子制作自行車以及綠色出行方式應對全球變暖
? 三期伙伴吳媛靜(曉歪)編寫《零廢棄賽事指南》,倡導推廣零廢棄市集
? 三期伙伴盧輝,這位來自廣東肇慶,有著17年臨床經驗的外科醫生百忙之中走訪當地的老年人社群,整理出了《高溫熱浪天氣老年人防護手冊》,并將沉淀多年的案例經驗和應對方式結集成書,《沸騰的氣候,脆弱的健康》將于今年內與公眾見面
*特別感謝一期伙伴、鳥類研究專家伍和啟為《紅嘴唇,綠屋頂》提供物種選擇的科學性建議
這些伙伴們鮮活的實踐讓她意識到,個人的力量也許微小,但當它們匯聚起來,便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在對談的過程中,佳迪坦言自己本是一個不善社交之人,甚至對很多社群活動會主動保持距離。她曾以為創作是個人孤獨的旅程,也提到“我曾差點退出,因為不習慣集體討論創作。”但與玲瓏計劃項目組成員李華兩小時的電話交流后,她改變想法了:“之前自己對社群可能存在偏見。”在項目遇到創作瓶頸時,受到導師李雁的耐心引導和啟發,之后她嘗試與玲瓏伙伴們交流,并逐漸發現和感受到社群的溫暖與包容。這些支持與激勵,為她的創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靈感。她也不止一次提到“玲瓏計劃,不僅是一個行動的平臺,更是一個打破孤島、連接人心的溫暖港灣。”
03
《紅嘴唇,綠屋頂》:物件、鄉愁與流動的家園
訪談時,她提到自己會與周圍的朋友談及“氣候變化”或因此而不得不“搬遷”的問題。大家的反饋大都是疏離或遙遠的:“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又不是我一個人搬遷,大家都遷離,不會有太大差別”。但當她提及具體的畫面時,比如“離開自己曾經生活、讀書、打籃球、踢毽子的街地方”“吃不到熟悉的食物”“老照片不見了”“老年人腿腳不便又如何搬離”......她發現氣候變化最終觸及的是人類最底層的情感——對家園的眷戀,以及對未來的鄉愁。
當家園因氣候變化而改變,甚至面臨消失的威脅時,何以為家?流動的生命將何處安放?“末日電影已經夠多了。我更關注普通人如何在氣候變遷中守護記憶。”佳迪如是說。
因此在《紅嘴唇,綠屋頂》中,她特別強調“物件”作為情感和記憶載體的作用。在“堅果巷”木偶劇場,毛豆爺爺的失物招領處,可能有小女孩爸爸離開前留給她的禮物“貓咪氣球”“裝有婚紗的衣物袋”“藏在藍牙耳機電池倉里的出生證明”......它們不僅僅是普通物品,也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人與人、人與自然、生命與生命之間情感的紐帶;在她看來,這些存在人們記憶中的錨點,是一個個生命角色的彼此托舉。佳迪希望通過物件及背后的故事引發讀者對氣候變化更深層的思考:氣候變化侵蝕的不僅僅是冰川和海平面,更是我們心中那份對家園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
去白馬雪山考察完滇金絲猴后,南下在老撾瑯勃拉邦
在這張寫字臺上雪嘟嘟出現了
04
冰川在消失,什么能帶我們去更遠的未來?
今年年初,筆者在玲瓏計劃支持的氣候變化與健康創變營里,收集到來自全國各地伙伴們的氣候變化故事,心情十分復雜:高溫熱浪下,凍雨暴雨以及洪水臺風來襲時,村鎮獨居老人、留守兒童;中午利用休息時間跑外賣的雙胞胎女孩的父親;生活愈發挑戰的輪椅伙伴……還有千千萬萬的我們,如何面對?當冰川在消失,當家園在流動,什么能帶我們去更遠的未來?
正如玲瓏計劃的發起人劉金梅老師在勞佳迪新書《紅嘴唇,綠屋頂》的序言里寫道:“在氣候變化面前,我們每個人都像書中的毛豆爺爺一樣,‘是巷口的那棵柿子樹,正在沉向海底,但是永遠也不會逃離’。但如果我們可以像佳迪一樣,從現在開始關注氣候變化,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我們也可以收獲飛舞的希望和旋轉的力量。”
讓我們走進“堅果巷”,去“木偶劇場”看看,探望失物招領處的毛豆爺爺、聽紅唇小猴因山火離開家園的故事,還有雪嘟嘟、夏雨、鸚鵡小姐、老屋弄堂里奔跑的小女孩......
![]()
中國出版集團 東方出版中心
勞佳迪/著 吳曦/繪
![]()
撰稿人后記
![]()
![]()
考拉
一只走到哪吃到哪、自帶百寶箱的考拉,喜歡到處收集故事,閑不住的散裝知食分子。
一眨眼,2025年7月,勞佳迪的《紅嘴唇,綠屋頂》正式與讀者們見面了!坦言說,有了專訪時對她的了解,再讀這本書時,我對她提到的氣候變化下個體和家園的故事,心里的觸動是巨大的。加之同為玲瓏伙伴,對她提到的玲瓏計劃社群導師、伙伴們給予的那些溫暖和支持的場景,歷歷在目、感同身受,我也不止一次眼睛情不自禁“出汗”。
在《紅嘴唇,綠屋頂》——這個關于氣候變化的故事里,相信你不僅能讀懂“氣候變化之下,何以為家”的意義,也能從編織在書中的玲瓏伙伴的項目里找到每個人的行動靈感,讓我們一起走向那條通往“更遠未來”的路。
“我知道太陽就要升起來了,我們已經再次出發了。”
今年九月北京「玲感大會」,《紅嘴唇綠屋頂》戲劇工作坊的余韻仍在心間蕩漾。工作坊結束后,帶領者考拉在朋友圈寫下了她的感動,而那些被喚醒的記憶碎片,最終匯聚成一首由眾人共同譜寫的詩歌——《我記得……》。
這首集體創作的詩,不僅記錄了那個下午經由故事、戲劇而生的火花,更成為了我們所有人一份溫暖而永恒的共同記憶—關于家、家鄉的記憶。
一眨眼
距離“網子、袋子和面”戲劇工作坊
一年了
27號兒院里
我們跟著面粉偶“面面團”
一起去看可持續漁業
去找循身邊的“永續樂園”
今年因為有了佳迪的新書
《紅嘴唇,綠屋頂》
我們又去看了看家園
還有那些默默陪伴
卻珍貴的東西~
我記得那只跨越時空的羊;
我記得那片嫩綠的樹葉里童年的快樂;
我記得被洪水沖走的儀式;
我記得那暴雨天沖不上臺階的輪椅;
我記得大雨中陌生人穿在我身上的雨衣,還有他澆不透的叮囑和善意;
我記得小朋友自制的珍貴生日禮物盒子,里面有媽媽舍不得用的手帕;
我記得接力軌道火車掉落時的緊張,到達時的歡呼;
我記得那深沉的琴聲;
我記得不期而遇的石榴和冥冥之中的默契;
我記得收集樹葉的皮夾和“失而復得”的葉子們;
我記得因為天熱點外賣卻又為新添垃圾而懊喪的北漂出租屋里的女孩;
我記得漂浮在水上或者沉入水底的我們的“家園”;
我記得那座緊緊握在手中的樂高雪山,和矗立在她心中的雪山;
我記得冬天冰川融化的嘀嗒聲,像在倒計時;
我記得人們在撞屁股、把彼此作為雕塑、一起蹲在地上搭建火車軌道時簡單的快樂;
我記得剛加入時聽到說還以為唯一的男生不來了;
我記得介紹前要牽手、扭屁股;
我記得肆無忌憚的擺弄盧醫生的身體;
我記得我們想要捏出個萬馬奔騰;
我記得禮物擺成的展;
我記得尋寶時候被提示了;
我記得擺放火車軌道;
我記得水灑了;
我記得我想要那個雪山;
活動那天我邀請參與伙伴們
選擇一顆星星??
寫上自己的名字
并貼在《紅嘴唇,綠屋頂》上
因為故事未完待續……
感謝佳迪、猴仔
感謝珍貴時刻的共創友友們~
![]()
![]()
聯合發起
![]()
![]()
![]()
![]()
![]()
![]()
特別致謝
感謝能源基金會、北京險峰長天公益基金會、社區伙伴和自然之友月捐人對本項目的支持和對公民氣候行動的大力支持
![]()
![]()
![]()
玲瓏伙伴行動故事合集(持續更新中)
![]()
閱讀更多玲瓏伙伴行動故事、詳細了解玲瓏計劃,請點擊【自然之友】公眾號主頁標簽。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