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中企擔心海外基礎設施市場難以進入,但應該看到,如果企業確實能滿足當地需求和標準,基礎設施市場并非不可進入。”11月1日,在中國出海企業協作聯盟舉辦的出海會客廳活動中,中國出海企業協作聯盟副理事長馬振翼表示。
中國出海企業協作聯盟是一家位于香港的非營利性國際商業組織,由遍布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標桿企業家、資深媒體人等組成,為中國出海企業提供服務。
馬振翼說,目前海外主要經濟體均大幅增加政府支出,其中相當一部分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中資企業可以密切關注這一市場。
以電網為例,全球電網正迎來新一輪投建熱潮,市場空間高達數千億元。根據華泰證券研究,5家以歐洲市場為主的電網公司2024—2026年年均投資額高達267億歐元,比2023年高出61%,美國電網公司也均有20%以上的資本開支增加。海外電氣設備價格從2021年起穩步上升。
中國電力設備出海空間廣闊。截至今年7月底,電導線、電力柜、變壓器、高壓開關等電力設備增速較快,出口金額超過441億美元,同比增長20%。
除基建外,海外房地產市場也存在新機會。馬振翼說,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新開工樓盤較少,但一些海外主要經濟體面臨嚴重的住房老化和住房短缺問題,市場需求旺盛。
根據加利福尼亞州公共政策研究所發布于2023年的一項報告,加州目前面臨350萬套住房缺口。
馬振翼還提及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機會。他說,全球有2000多家垃圾焚燒發電廠,僅中國就有1000多家。當前國內部分地區出現一定程度的“垃圾不夠燒”現象,這些企業可以考慮出海,去其他海外主要經濟體拓展業務。
他表示,過去海外主要經濟體對基建行業重視不足,導致技術與人才出現斷檔,而當下基建市場又涌現出大量需求,這正是中資企業填補空缺的好機會。
馬振翼建議,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加強與當地各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并與對方共享發展成果。
此外,馬振翼認為中企出海應轉變“成本思維”。他表示,很多中企拿海外成本和國內成本對比,進而得出“出海不劃算”的結論。但實際上,出海后的市場競爭發生在海外工廠之間,不應與國內成本進行對比。以人工成本為例,部分中企認為海外人工成本過高,但這類成本是市場內所有競爭者都要承擔的成本。即便將人工成本納入考量,海外產品的利潤空間依然更大。
馬振翼說:“海外市場不是由成本主導的,而是一個溢價很高的市場。”
(作者 潘俊田)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
潘俊田
產業與政策中心記者 關注能源與制造 歡迎聯系panjuntian@eeo.com.cn,微信z134635789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