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張衛星照片釋放關鍵信號,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的服役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一個多月前,完成第九次海試的“福建”艦經臺灣海峽抵達南海,在相關海域開展密集科研試驗與訓練后,現已返回三亞某軍港,與航母“山東”艦并列靠泊。碼頭區域出現的臨時觀禮臺和正在排練的海軍官兵隊列,結合最新的舷號噴涂跡象,讓外界普遍判斷這艘國產彈射型航母將在月內正式入列,中國海軍即將邁入真正的三航母時代。
![]()
拍攝于10月25日的衛星照片清晰顯示,“福建”艦飛行甲板上整齊停放著4型8架艦載機,展現出完備的艦載機適配能力。2架殲-15DT艦載電子戰飛機分別部署在1號起飛站位和艦體左舷尾部,2架空警-600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則位于左舷中后部和艦島前方,2架殲-35隱身艦載機分別停放在2號起飛站位和艦島后方,斜角甲板區域還部署著2架艦載直升機,型號大概率為直-20J或直-9S。
這些機型的全面亮相,印證了“福建”艦在到港前后已開展高強度的艦載機起降及甲板調運訓練,其核心的電磁彈射系統已具備實際運作能力,所以才會呈現出以上這幅場景。
![]()
更引人關注的是碼頭前端出現的紅色臨時觀禮臺,以及正在進行隊列排練的海軍官兵。與此同時,10月31日至11月1日的衛星照片顯示,“福建”艦飛行甲板已清空所有艦載機,推測已轉運至機庫或岸基機場,而艦首前端則出現疑似舷號噴涂的作業痕跡。此前尚未噴涂的舷號18,作為入列前的最后一項重要流程,其推進節奏直接印證了服役的臨近。這項技術難度不高的作業遲遲未開展,顯然是出于整體安排考量,如今終于進入實施階段,標志著福建艦的入列已萬事俱備。
![]()
作為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平甲板彈射型超級航母,“福建”艦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搭載的電磁彈射系統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與傳統蒸汽彈射相比,這套自主研發的系統推力更大、效率更高,能精準控制彈射力度,既支持殲-35隱身戰機滿油滿彈起飛,也能滿足空警-600 固定翼預警機這類大型機型的起降需求,甚至可適配小型無人機,單位時間內艦載機出動效率大幅提升。相較于美國“福特”級航母的經常出毛病的電磁彈射系統,“福建”艦的電磁彈射設備可靠性更高,已通過多次海試驗證,為后續戰斗力生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入列后的“福建”艦不會有太長休整期,將迅速投入遠海訓練以形成完整作戰能力。按照航母編隊的標準編成,“福建”艦編隊將配備1至2艘第三代攻擊型核潛艇作為先鋒,肅清水下威脅;1至2艘055型萬噸大驅承擔反導、防空、反潛和反艦核心任務;2艘054B型護衛艦通過艦載反潛直升機執行搜潛反潛任務,以反潛魚雷和深水炸彈精準打擊目標;2至3艘052D型驅逐艦部署在兩翼,與055型協同構建立體防空網;最后由901型大型綜合補給艦提供干貨、液貨和彈藥補給,保障編隊在遠海的持續作戰能力。
![]()
此前外界預測“福建”艦編隊需3至4年形成完全戰斗力,但結合當前海試進展和現實需求,這一時間有望大幅縮短。三航母體系的建成,將讓海軍實現多方向機動部署和輪換值班,確保任何時候都有可用的航母力量,徹底改變此前單一方向航母力量空缺的局面。福建艦不僅承擔實戰化訓練任務,還將作為科研試驗平臺,持續驗證新型武器裝備和前沿技術,推動中國航母技術不斷迭代升級。
從遼寧艦的改裝探索到山東艦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艦直接跨越至電磁彈射技術,中國航母事業用十余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國航母力量的迭代升級,正以震撼的畫面向世界宣告:深藍征程,再啟新篇!這艘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心血的國之重器,不僅填補了我國彈射型航母的技術空白,更讓中國成為全球少數掌握電磁彈射技術的國家。
![]()
隨著福建艦的正式入列,中國海軍的遠海防衛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三航母編隊將成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的核心力量,為中國從近海防御向遠海防衛的戰略轉型提供堅實支撐。這既是幾代海軍人的夢想成真,更是國家綜合國力與工業實力的直接體現,中國藍水海軍的新篇章正緩緩拉開帷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