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武裝部隊近日首次在實戰中投入新型9M729“新星”陸基巡航導彈,這款被西方視為“秘密武器”的裝備以超2500公里的最大射程引發震動——從俄西部邊境發射即可覆蓋倫敦等歐洲核心城市,北約防空體系正面臨全新挑戰。
作為3M14“口徑”艦載巡航導彈的衍生型號,9M729實則是“伊斯坎德爾-K”導彈系統的升級配置,系9M728導彈的現代化改進版。
其最顯著特征是彈體延長53厘米,以容納升級后的制導系統與彈頭,單枚可攜帶450公斤載荷,既能配備常規高爆彈頭實施精確打擊,也可搭載核彈頭執行戰略威懾任務。
在飛行控制方面,該導彈采用“慣性導航+GLONASS/GPS衛星校正+地形輪廓匹配”三重制導模式,末段打擊精度可控制在數米級,即便遭遇電子干擾仍能依托地形數據修正軌跡。
這款導彈的實戰亮相時機頗具戰略深意。當前美國正討論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波蘭、羅馬尼亞等國呼吁北約在東歐部署永久地面部隊,西方對烏軍事支持力度持續升級。
烏克蘭軍隊在北約情報共享、目標定位協助下,頻繁對俄境內目標發動襲擊,試圖以戰場優勢迫使俄方讓步。在此背景下,9M729的投入使用被視為俄對西方陣營的直接回應。
其采用8輪機動運輸發射車,每車可搭載4枚密封存儲的導彈,能在公路網快速轉移并實施“打了就跑”的突擊,北約現有反導系統難以捕捉其蹤跡。
![]()
盡管俄方曾在2019年莫斯科愛國者展覽中心向外國武官公開展示該導彈,并宣稱射程480公里以符合《中導條約》限制,但西方測算其實際射程可達1200至2500公里,從加里寧格勒飛地發射即可覆蓋歐洲全境北約基地。
這種射程優勢與機動特性的結合,恰好彌補了俄軍常規武器的短板——在蘇-57隱身戰機數量不足、常規艦艇實力弱于北約的情況下,俄著力構建以巡航導彈為核心的非對稱作戰體系。
9M729的實戰部署僅是俄導彈升級計劃的冰山一角。在烏克蘭戰場已驗證效能的“堡壘”巡航導彈正推進現代化改造,而集成“鋯石”高超音速導彈的移動發射系統預計2030年前列裝,這款9馬赫速度的導彈能突破任何現有防空網。
更具威懾力的是計劃年底部署白俄羅斯的“奧列什尼克”中程導彈,其配備6個分導式彈頭及多枚子彈藥,可實施飽和打擊且攔截難度極大。
軍事專家指出,9M729的實戰運用標志著俄非對稱威懾體系進入實戰化階段。
這種“以導制空”的戰略不僅能制衡北約常規軍力優勢,更可能重塑歐洲安全格局。隨著西方對烏援助與俄導彈部署形成“螺旋升級”,東北歐地區的軍事對抗風險正持續攀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