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阿姨,您家小孫子又發燒了?”清晨,社區診所的候診區熱鬧起來。王阿姨懷里抱著8歲的孫子。
眉頭緊鎖:“醫生,這幾天孩子發燒、咳嗽,我不知道是普通感冒,還是最近網上說厲害的甲流。他核酸、抗原都沒查,我真的有點慌,到底怎么分得清?”
這樣的疑問,在最近流感高發季里其實特別常見。很多家長、中老年人身體不適時,都會陷入疑惑:沒有檢測,到底是普通感冒還是甲流?
![]()
有些人覺得,看癥狀反正都類似,就當感冒扛一扛,但真的是這樣嗎?你也許并不知道,甲流和普通感冒雖然外表“相像”,實際對身體影響、風險和恢復方法大不同。尤其老人、慢性病人,如果早期判斷不對,可能貽誤最佳處理時機,甚至引發并發癥。
你以為“感冒就是感冒、甲流都差不多”?其實二者本質差異很大。甲型流感(簡稱甲流)和普通感冒,雖然都屬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但在發病速度、癥狀強度、后續影響上有顯著區別。
有研究指出,甲流感染通常突然高熱起病,體溫多在38.5℃-40℃之間,且一至兩天內癥狀“全面鋪開”。而普通感冒多為37.5℃以下或無明顯發熱,癥狀發展相對緩慢,常先出現打噴嚏、喉嚨發癢,再逐步咳嗽、流鼻涕。
![]()
不僅如此,甲流患者普遍伴有劇烈肌肉酸痛、關節痛、乏力、頭痛、畏寒等全身癥狀,有權威流感監測數據顯示,高達70%-80%的甲流病例會訴說“渾身像拆了又重裝”,而普通感冒只表現為輕微不適。
而且,甲流可能導致更嚴重并發癥。例如,中華醫學會的文獻提醒,甲流可引發肺炎、中耳炎,甚至神經系統并發癥;普通感冒極少發生此類嚴重后果。這正是老年人和基礎病患者需要特別當心的地方。
很多人誤以為沒有抗原、核酸查不明白,其實普通家庭完全可以通過對比三個方面來判斷:
發熱起病速度與體溫高度。
甲流多為“突然發熱、迅速高燒”,10小時內迅速上升至39℃,而普通感冒多緩慢,有的人甚至不燒或低燒。家里自行用體溫表測量,一天內高燒反復,需考慮流感可能。
![]()
全身癥狀是否顯著。
如果出現全身酸痛、乏力、頭痛等癥狀強烈,甚至嚴重到“連床都不愿起來”,往往提示甲流。數據顯示,近80%的甲流患者主訴四肢酸痛與持續疲憊,而普通感冒僅小部分人有輕度不適。
有無高危信號。
如反復高熱超過三天、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精神萎靡、原有基礎病加重等,特別容易見于甲流或流感合并癥。遇到這些信號,及時就醫是關鍵。
日本一項對1.2萬人次流感門診數據顯示,“按這三點配合體溫計和自查表排查,家庭初步判斷正確率超87%”,遠高于“純憑感覺”的盲目判斷。
分辨清楚性質后,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至關重要。甲流與普通感冒雖均以休息、補液為基礎,但有以下區別:
甲流建議發病48小時內(兩天內)及時就醫,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可縮短1-2天病程,減少并發癥風險。普通感冒以對癥處理為主,多數可自限恢復,不建議濫用抗病毒藥。
![]()
感冒無論哪種,都應多飲水、適度臥床休息、保持空氣流通。對家有老年人、慢病患者,出現高熱不退或有基礎病加重,一定要盡快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切勿誤以為“多休息就能好”,耽誤關鍵時間。
日常防控方面,春季人群聚集、天氣多變,流行季要做好手部衛生、佩戴口罩、適量通風。如有家人發熱,建議家庭成員適當隔離,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