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軍都在忙著申報軍銜,有人想往高了填,也有人謙遜低調,時任軍事法院院長的陳奇涵,工工整整地寫下了“中將”。
以陳奇涵的資歷,填更高的完全說得過去,怎么往低了報?最后又獲得了什么軍銜?
![]()
軍銜申報表需要個人自己填寫,陳奇涵填了“中將”兩個字,對此看得很開,革命已經取得成功,自己的地位高低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最終的評定結果還要高一級,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奇涵早年跟著孫中山干革命,后來進入黃埔軍校當教官,在軍校他想加入共產黨,但有人看不上他,覺得他是舊軍隊出來的,不夠“純”,得再考驗考驗。
這下可把陳奇涵惹毛了,說自己要是入不了黨,就回去種田,1925年2月終于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
南昌起義后,陳奇涵返回故鄉,帶領鄉親們開展暴動。1933年,“左”傾主義占上風,到處抓人、整人,陳奇涵因不愿意隨波逐流被盯上了,因為曾經請鄧小平、毛澤覃吃了頓飯,也成了所謂的罪證。
1933年冬天,正在前線打仗的陳奇涵,突然被武裝押送回去審查。他不僅被降職,《紅星報》還給他扣上了“大貪污犯”的帽子,換成別人,可能早就心灰意冷了,陳奇涵意志堅定,扣帽子算什么大事?
![]()
1934年10月,陳奇涵帶著這個“罪名”參加了長征,1935年8月21日,從毛兒蓋出發,踏上了水草地。天氣變化無常,雨雪說來就來,膝關節出了嚴重的問題,部隊沒多少吃的東西,他每天只能吃一點炒面,有時只能啃野菜。
陳奇涵咬著牙走了五天,好不容易走出了草地,又開始發嚴重的高燒。朱德聽說陳奇涵“快不行了”,特地跑來看最后一面,經醫生檢查發現,原來是他肚子里全是蛔蟲,把蛔蟲打出來后,他的燒才退了些。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到了陜北,期待已久的光明終于出現了,毛主席親自主持,撤銷了對陳奇涵的錯誤處分。
抗戰爆發后,陳奇涵負責守衛延安的東北方向,這個位置不好干,日本人要打,國民黨頑固派也要防,他應付得游刃有余。有個國民黨專員叫何紹南,特別喜歡找茬,有一天,這家伙跑來顯擺:“奇涵兄,我是少將法官,你是什么銜級啊?”
![]()
表面上稱兄道弟,實際上卻來找優越感,陳奇涵深知對方來意,淡淡地說:“我在黃埔軍校當教官的時候,胡宗南、陳誠還是學生呢。你說我該是什么銜級?”這話一出,對方蔫了,竟無話可說。
1939年,陳奇涵又兼任防空司令,有一次日本飛機來轟炸,他在窯洞里指揮防空,一顆炸彈就在窯洞前爆炸,眼看就要塌了。警衛員催著趕緊走,他堅持要指揮完,沒辦法的警衛員只得把他拖到背上就往外沖,剛跑出來沒幾秒,窯洞就塌了。
解放戰爭勝利后,陳奇涵回到故鄉,聽說他擔任江西軍區司令員后,很多老紅軍、烈士家屬來找。他一個一個接待,從不擺架子,很多人反映當年“AB團”被錯殺的問題,他也及時向毛主席匯報,最終讓這些冤案得到了糾正。
1954年1月,中央要成立軍事法庭,需要找個合適的人來當庭長,這個人要資歷深、威望高、懂軍法、還得廉明公正。毛主席想了想,親自點名讓陳奇涵上馬,他帶著幾個人從零開始,翻譯蘇軍的資料,結合我軍的經驗,一點一點把軍事法庭建起來。
![]()
1955年9月,授銜名單公布,上將軍銜實至名歸。有人問,為什么不是當初自己寫的中將?其實一路走來,他的功績都擺在那里,雖然他自己看輕了這些,為人也低調謙遜,但組織和人民不會忘記。
參考資料:《軍法上將!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贛南農民運動的一面旗幟”——上將陳奇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