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藍牙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中國的藍牙技術應用推廣和產品生態搭建,不僅走在了全球市場的前列,更展現出了獨特風格。
基于這樣的發展態勢,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近日宣布成立「開歷史先河」的中國興趣小組,確保中國市場的「獨特需求」與「發展機遇」在全球藍牙技術聯盟生態中得到充分體現與積極響應。
藍牙技術聯盟中國興趣小組首次會議,吸引了華為、小米、OPPO、vivo、榮耀、聯想,高通、英飛凌、Nordic,紫光展銳、匯頂科技、泰凌微電子、炬芯科技、芯科科技、百瑞互聯等眾多廠商代表參與。
藍牙技術聯盟今年 5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預估 2025 年全球藍牙設備出貨量達到 54 億臺,并有望在 2029 年達到 77 億臺,五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9%。報告還特別強調,低功耗藍牙(BLE)設備的增長尤為迅猛,年增長率達到 22%,預計到 2028 年,單模低功耗藍牙設備的出貨量將與傳統的雙模藍牙設備持平。
![]()
(圖片來源:藍牙技術聯盟)
藍牙技術驅動無線耳機爆發式增長
作為藍牙技術應用的核心品類,藍牙耳機過去幾年在國內市場經歷了猶如過山車般的發展歷程。
IDC 歷年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藍牙耳機市場出貨量大幅下滑 18%;其后開始探底回升,并在 2023 年取得了 7.5% 的出貨量增長;2024 年,中國藍牙耳機市場出貨量更是大增 19%。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同期高增速的基礎上,繼續實現了 7.5% 的出貨量增長率。
![]()
Bose QC Ultra II(雷科技攝制)
藍牙耳機的細分品類中,2023 年中國市場還是真無線耳機、頸戴耳機、頭戴耳機和其他(Others)的分類;2024 年就變成了真無線耳機、開放式耳機、頸戴耳機、頭戴耳機的分類。
曾經位列 Others 陣營的開放式耳機,成了國內藍牙耳機市場這輪上升期的最大贏家。
目前的開放式耳機,主要包括耳掛式、耳夾式和骨傳導式三類。新興的耳掛式、耳夾式,已經成為這一品類的主流。由于設計簡單、平均單價較低,耳掛式一度是開放式耳機領域的絕對王者;但耳夾式在得到華為 FreeClip 等重量級產品的代言,以及公版設計方案帶來的更多中低端產品后,逐漸開始實現對耳掛式市場的反超。
![]()
華為 FreeClip(雷科技攝制)
IDC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耳夾市場規模和增速首次超過耳掛市場,開放式耳機領域的王座易主。
發現沒有?國內藍牙耳機市場的發展和變化,就是如此之快:從藍牙耳機大類,到開放式耳機中類,再到耳夾式小類,大中小品類市場皆在劇烈變化期。
這樣的行業發展特點,決定了藍牙技術上游標準響應、體系認證和應用落地的「更新和迭代」速度需要非常快,而這也是藍牙技術聯盟需要成立中國興趣小組,來專門對接國內各家廠商「獨特需求」的重要背景。
核心的音頻設備品類之外,藍牙技術在新興可穿戴設備(如智能眼鏡、頭顯等)領域的場景應用,近年來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中國廠商將藍牙技術「玩出了花」
智能眼鏡,絕對是今年可穿戴設備領域中「最火」的一類。以 Rokid Glasses 為例,其主打的一個賣點是「無感交互」。
![]()
Rokid Glasses(雷科技攝制)
新一代智能眼鏡,所帶來的「無感交互」體驗,背后依賴的一項關鍵技術就是低功耗藍牙。而伴隨 AI 技術、芯片和算法的走向成熟,低功耗藍牙技術也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低功耗藍牙技術,專為小型設備設計,功耗已經降到傳統藍牙技術的 1/10 或更低。vivo 近期發布的 Watch GT 2 手表,藍牙版最長續航時間官方宣稱可達33 天。
搭檔AI 芯片和算法,低功耗藍牙技術為智能眼鏡帶來更長續航的同時,亦實現了語音指令、手勢識別和眼動追蹤等交互方式的「瞬時反饋」。憑借 BLEMesh 技術,智能眼鏡可同時連接移動終端、智能終端、智能家居等多臺設備:一個指令,即可操控多終端聯動。
回到核心的音頻設備品類,華為 FreeClip 系列耳夾耳機,同樣為藍牙技術應用解鎖了更多新玩法。
![]()
華為 FreeClip 2(雷科技攝制)
例如,創新性的「C 形橋」設計,為藍牙耳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產品形態;最新一代支持 L2HC 音頻編碼,發力開放式耳機的高清藍牙音頻編碼普及和音質提升;自研的第三代音頻芯片與 NPU,算力提升 10 倍,支持頭部操控等更多交互范式,嘗試把藍牙耳機從「音頻播放設備」轉型為「智能交互終端」。其實,當下一些智能眼鏡,本質上就是「藍牙音頻眼鏡」。
而從藍牙技術終端,到藍牙音頻終端,再到藍牙智能終端,這不僅需要藍牙技術的加快發展,同樣需要相關產品形態以及搭檔技術的「完美」適配、配合。
藍牙核心規范 6.0 和 6.1 版本于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先后發布。藍牙 6.0 著力提升了在精確測距、高效通信和低延遲傳輸方面的技術能力,藍牙 6.1 則進一步增強了隱私保護,并優化了能耗控制。
作為藍牙核心規范 6.0 最重要的更新,藍牙信道探測技術,實現了設備間安全、高精度的距離測量。OPPO 和比亞迪、聯發科的在研新項目,基于手機和車端最新的藍牙芯片,實現了藍牙信道探測高精度無感車鑰匙方案:抗干擾能力更強,測距精度更高,「10 米范圍內表現尤為出色」。
![]()
(圖片來源:藍牙技術聯盟)
近年來,藍牙技術在超低延遲(HID)、高清無損音頻、高吞吐量數據傳輸(HDT)、更高頻段以及深度整合的高清編碼、創新的智能交互、高精度定位技術等領域全面發力。
而在誕生三十年后,藍牙技術發展依然可以「煥發第二春」。這背后,下游廠商(尤其國內廠商)對技術標準更新迭代的迫切需求驅使,起到了關鍵作用。
不能只有藍牙,國產廠商加快自研步伐
同樣是華為推出的 FreeClip 系列耳夾耳機,最新一代同時加入了對國產自研星閃技術的支持。華為 FreeClip 2 耳機,支持星閃「精確查找」功能,并計劃于今年底升級支持星閃音頻體驗。
![]()
(圖片來源:華為)
與此同時,在最新的鴻蒙 6 系統中,星閃和藍牙的功能入口被合二為一,統一為「星閃|藍牙」這一個功能入口。
作為國產自研的新一代無線短距離通信技術,星閃由接入層、基礎服務層和基礎應用層構成,已應用于智能終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和智能制造等眾多領域。國際星閃聯盟,也于 2020 年成立,由華為等 80 家創始成員單位發起。
![]()
(圖片來源:國際星閃聯盟)
相比藍牙,國產自研星閃技術在傳輸時延(傳統藍牙的 1/30)和速率(提升 6 倍)、并發設備連接數量(提升 10 倍)、功耗水平(降低 60%)、定位精度(厘米級)、覆蓋距離(提升 2 倍)、抗干擾能力(同吞吐量提升 7dB)等方面,帶來了更加匹配當下市場需求的能力和用戶體驗。
作為與藍牙并列的無線短距離通信技術,星閃自誕生之日起,同樣在加速技術標準更新和迭代,目前已來到了 2.0 版本。今年 9 月,國際星閃聯盟宣布,搭載星閃技術的終端產品已突破一億大關,并計劃在年內推出星閃 Mesh 方案。
除了星閃協議,一些國產大廠也在自研私有協議。
今年以來,OPPO、vivo、小米等手機廠商「倒騰」起「無網通信」功能,不僅支持無網通話,還支持發送文字、語音乃至圖片信息。
![]()
(圖片來源:OPPO)
以 OPPO 為例,其手機系統支持的「無網暢聊」功能,基于藍牙協議及自研的 MeshTalk(無網絡通信技術)協議。OPPO 自研的 MeshTalk 協議,運用 AdHoc 無線網絡,以無中心架構為核心,無需依賴固定基礎設施,即便在沒有蜂窩網絡、WiFi 及藍牙的環境中,也能實現 3 公里內的通訊,「在人員密集、高樓遮擋的辦公寫字樓周邊」亦可。
綜上,藍牙技術標準近年加快更新迭代,以及此番聯盟組織特別設立中國興趣小組,背后亦是國產自研技術標準的倒逼。
未來,藍牙技術標準想在國內繼續擁有廣闊應用天地,一方面需要其「更加快速高效的需求反饋和響應機制」,一方面也需要其「更加廣泛和普惠的準入接入機制」,舍此別無他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