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何以中國|壁畫里的中國·當AI遇見小飛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甘肅張掖、嘉峪關,實地探訪魏晉時期古墓葬群遺址,感受古代河西地區的千年壁畫。
河西走廊作為絲綢之路的核心通道,在魏晉十六國時期成為中原戰亂中的 “文化避風港”,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彩繪壁畫磚藝術。這些壁畫磚主要出土于嘉峪關果園——新城、敦煌佛爺廟灣、高臺地埂坡等墓群,遍布武威至敦煌的狹長地帶,構成了一幅鋪展在河西大地上的 “長卷連環畫”。
![]()
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魏晉壁畫墓內的壁畫磚。圖源:中國日報網
它們并非單純的墓葬裝飾,而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直接見證。從農耕采桑、畜牧牧馬到宴飲歌舞、車馬行旅,一磚一畫、一磚一景,完整再現了河西綠洲塢壁林立、農桑興旺的繁榮景象,也印證了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的畜牧盛景,成為研究這一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珍貴形象史料。
![]()
張掖市高臺縣博物館內魏晉壁畫磚(復制品)。
![]()
張掖市高臺縣博物館內魏晉壁畫磚。
![]()
張掖市高臺縣博物館內展出的狩獵圖壁畫磚。
![]()
張掖市高臺縣博物館內展出的彩繪壁畫磚。
壁畫磚上承漢代畫像石傳統,下啟隋唐壁畫新風,既延續中原繪畫的寫實精神,又融入西域藝術的靈動氣息。
![]()
嘉裕關新城魏晉墓群六號墓內的壁畫磚。
![]()
嘉裕關新城魏晉墓群六號墓門樓局部。
這些沉睡千年的磚畫,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 “何以中國” 的生動答案。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