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沃爾克·圖爾克,相當于全球的“首席人權法官”,發表了一份極其嚴厲的聲明。
核心就一點:美國你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打著“禁毒”的旗號,直接用軍事手段襲擊那些所謂的“運毒船”,造成至少61人死亡。這種行為,就是“法外處決”!是濫殺無辜!在國際法上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必須立刻停止!
![]()
想象一下那個畫面:在公海上,面對通常只是些快艇或小型漁船的目標,擁有世界最強大海軍的美軍,動用的是巡洋艦、直升機這個級別的武力。這根本不是對等的執法,而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聯合國這次之所以這么憤怒,是因為他們掰開揉碎地講了道理:
“應對國際邊境非法毒品走私,也必須遵守國際人權法對使用致命武力的嚴格限制。只有在對方對你生命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并且是‘萬不得已’的最后手段時,才能開槍殺人。”
而根據美國自己公布的那點少得可憐的信息來看,這些被擊沉的船上的人,壓根沒有對美軍的生命構成任何“迫在眉睫”的威脅。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人家可能只是想跑,甚至都沒反抗,你就直接開火把船和人一起送進了海底。這不是禁毒,這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
沖突升級:美國到底在打什么算盤?
面對聯合國的雷霆震怒,美國在干什么呢?
第一,嘴硬,并且瘋狂找法律漏洞。
特朗普政府干了一件非常“聰明”的事:他們向國會遞交了一份備忘錄,聲稱美國與被它認定為恐怖組織的販毒集團,“正處于非國際武裝沖突之中”。
這句話是整件事里最狡猾、也最危險的一個點。
- 正常情況下,打擊毒品是執法行為,要遵守警察的規則——比如盡量活捉、優先示警、只有在自身安全受威脅時才動用致命武力。
- 而“武裝沖突”,是戰爭狀態,適用的是交戰規則——為了擊敗敵人,可以使用更廣泛的致命武力。
美國這么一搞,就等于單方面宣布:“我跟這些毒販不是警察和罪犯的關系了,我們是交戰雙方。” 這樣一來,他們動用軍艦、導彈去打擊這些小船,在自己看來就變得“合法化”了。
這本質上是一種“降維打擊”,是把國內的法律問題,偷換成國際的戰爭問題,從而為自家的軍事行動大開綠燈。 聯合國罵的,也正是這種無法無天的“流氓邏輯”。
![]()
第二,行動上不但沒停手,反而變本加厲。
就在聯合國聲明發出的同一天,美國“戰區”網站報道,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葛底斯堡”號已經抵達加勒比海地區。
這可是個狠角色!它和它的“戰斧”巡航導彈,本來是用來打大國戰爭的,現在被派來對付“販毒小船”,堪稱高射炮打蚊子——但醉翁之意不在酒。
同時,《邁阿密先驅報》曝出猛料:特朗普政府決定襲擊委內瑞拉軍事設施,可能“數日甚至數小時內”就發動空襲!雖然特朗普本人隨后打了個馬虎眼,說“還沒決定”,但五角大樓的部署不會騙人——美軍在加勒比海的軍事部署,已經達到了30多年來的最大規模,目標清單都擬好了,就等一聲令下。
![]()
連點成線:一盤大棋的真相
現在,讓我們把這兩條線放在一起看,整件事情的脈絡就清晰了:
美國在加勒比海的行動,根本不是一個單純的“禁毒”行動,而是一個一石二鳥的地緣政治戰略。
- 明線:打造“禁毒英雄”人設,為動武鋪路。 通過高調宣傳打擊毒販,把自己塑造成區域安全的維護者。這既能在國內政治中得分,又能為后續更激烈的軍事行動(比如入侵委內瑞拉)制造輿論基礎,聲稱是為了“防止毒品流入美國”。
- 暗線:全面圍剿委內瑞拉。 所有行動的最終矛頭,都直指馬杜羅政府。不斷增兵、軍艦壓境、總統和官員頻繁放出戰爭威脅,這是在用赤裸裸的武力進行“極限施壓”,企圖逼迫委內瑞拉現政權崩潰。
所以,那61條在“禁毒”行動中逝去的生命,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美國為了實現其更大戰略目標而可以輕易付出的“代價”。他們的死亡,被包裹在“正義戰爭”的宣傳話語里,其背后的法律和人權問題,則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
![]()
我們正在見證什么?
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危險的先例被開啟:一個超級大國,如何通過巧立名目,將國內執法戰爭化,將國際爭端武力化。
聯合國的聲音,在此刻顯得尤為珍貴和無力。它代表著基于規則的全球秩序對人道底線和基本理性的最后堅守。然而,在一個信奉“強權即公理”的玩家面前,這樣的道德譴責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實在令人懷疑。
加勒比海的風云變幻,不僅僅是一個地區新聞。它是一個縮影,告訴我們:當大國拋開規則與底線,世界將滑向何方。
![]()
那片蔚藍的海域,如今已不再是度假天堂,而是成了一個巨大的、一點就炸的火藥桶。桶的這邊,是聯合國的譴責與61個無法安息的冤魂;桶的那邊,是更多的軍艦、導彈和一份已經擬好的空襲目標清單。
這場大戲,恐怕才剛剛拉開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