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濕地內外群鳥翔集,一派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截至目前,保護區已記錄水鳥總數超15萬只,其中白鶴1900余只、白頭鶴100余只、灰鶴3500余只,東方白鸛與小天鵝分別達500余只和400多只,珍稀候鳥種群數量十分可觀。監測數據顯示,全球50%以上的白鶴會在莫莫格濕地停歇,這里已成為它們遷徙路上的關鍵“補給站”。在今年春季遷徙期內,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60余種、總數約16.6萬只,其中鶴鸛類候鳥數量尤為突出,包括白鶴1100余只、白頭鶴300余只、白枕鶴9只、東方白鸛100余只以及灰鶴2100余只。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春季白鶴在莫莫格的停歇時間長達61天,遠超多年平均水平。這批國家一級保護、世界極危物種的“先頭部隊”于3月12日抵達,最后一批直至5月11日才陸續遷離。“白鶴停歇時間延長,是濕地生態持續向好的直接證明。”保護區科研人員王波指出,濕地縱橫交錯的江河泡沼孕育了豐富植被,不僅有白鶴喜食的藨草根莖,更有東方白鸛賴以生存的小魚與螃蟹,為候鳥提供了充足能量補給。
生態改善的背后,是精準保護與系統治理的持續發力。保護區基于監測數據動態調整管理策略,通過合理調控水位、擴大淺灘區域等措施,為不同生態位的候鳥打造適宜覓食環境。同時,保護區聯合地方政府、電力部門及志愿者組建巡護隊伍,以全天候監測、重點區域值守、設置科普宣傳欄等方式,為候鳥筑牢安全屏障。
如今的莫莫格濕地,正成為跨國生態保護的典范。中國與俄羅斯以“生態接力”模式守護候鳥遷徙通道,在濕地修復、數據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而這片濕地也用日益豐沛的生態活力回應著守護之力,不僅成為“中國白鶴之鄉”鎮賚縣的生態名片,更見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我們將持續開展科學監測,強化巡護管護,科學修復濕地。”王波表示,未來莫莫格將繼續當好候鳥遷徙路上最溫暖的“安心驛站”。
中國吉林網 吉刻新聞 記者 畢琨宜
視頻素材由省林草局提供
制作 孫上修
初審:熊一黎
復審:曲翱
終審:陳尤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