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近期,在彭州市開展兩棲爬行動物調查及拍攝視頻素材的過程中,發現了絞花林蛇,為成都市爬行動物新記錄,這也是今年內成都第二次發現新的爬行動物,至此,成都市已記錄爬行動物種類增加至45種。
![]()
▲絞花林蛇
今年9月,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發文稱,在大邑縣西嶺鎮發現福建竹葉青蛇,為成都市爬行動物新記錄。時隔一個多月之后,另一新品種絞花林蛇在彭州市開展的兩棲爬行動物調查及拍攝視頻素材的過程中被發現。
據了解,絞花林蛇全長1.1~1.4米,頭部較大呈橢圓形,頸部細,體形纖細,尾細長且有纏繞性,廣泛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在四川省記錄于樂山、眉山、瀘州、宜賓等地,在成都市為首次發現,至此,成都市已記錄爬行動物種類增加至45種。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絞花林蛇為后牙溝蛇,毒性微弱性情溫和,常見夜間活動,對市民幾乎無威脅。“但值得注意的是,絞花林蛇與毒性較強的原矛頭蝮在體形和色斑方面都較為相似,需注意區分,從頭部即可看出明顯差異:原矛頭蝮的頭部明顯呈三角形,頭頂鱗片極小而密,頭側有頰窩,眼較小;而絞花林蛇頭部呈橢圓形,頭頂鱗片大,頭側無頰窩,眼較大。”丁利說。
![]()
▲原矛頭蝮
據了解,絞花林蛇是成都今年發現的第二個新的爬行動物,而在近5年內,成都也5次發現新的爬行動物。“如此高頻地發現新的爬行動物,一方面說明了成都的生態環境正在日益變好,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也越來越嚴格。”丁利說,“另一方面,這也間接說明成都的交通越來越便利,市民憑借更先進的影像設備,更容易記錄到此前未被發現的動物。”
蛇種類與數量的上漲,能否威脅到人的生活呢?丁利表示,當前成都已記錄的蛇類有30余種,其中較為常見的有10余種,其中絕大多數為無毒蛇,“即使在野外被蛇咬傷也不必恐慌,應第一時間將蛇拍照記錄,而后盡快就醫。”丁利說。
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 圖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
編輯 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