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智能家電”還只是家電企業的宣傳亮點。那時的人們驚嘆于可以用手機開空調、遠程啟動洗衣機的便捷。但這些功能的本質仍是“被動響應”,也就是用戶發指令,它執行。進入AI時代,消費者的期待變了:他們希望家不僅能聽懂人話,還能主動思考、懂得人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的選擇在第30屆科技月上,重新定義“全屋智能”。10月30日,美的集團以“AInnovation(AI + Innovation)”為主題,在佛山總部展示了AI智能體和智能系統的最新成果。雷科技受邀到現場,參與了這場盛事。小美AI智能體與Air Agent全屋空氣智能體雙雙摘得AI創新金銀獎,象征著美的從“單品智能”邁入“AI智能”階段的躍遷。
![]()
(圖源:美的)
這個時間點并不偶然。過去兩年,國內智能家居行業進入了深度洗牌期。華為押注HarmonyOS生態,小米推動全屋智能2.0的落地等等。但整個行業仍面臨同一個難題:設備雖能互聯,卻難以“互懂”。不同品牌、不同協議之間的割裂,讓“智能家”常常停留在演示層面。AI的到來,為這一困局提供了答案——當大模型與多模態感知介入,家庭環境才真正具備“思考力”。
美的的全屋智能正是這一時代命題下的回答。正如美的全屋智能總經理尚喆博士所說:“我們希望用戶不再去操作智能,而是被智能溫柔地照顧。”
從單品到智能體,AI重塑居家體驗
美的對“智能”的理解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3年,美的就成立物聯網研究室,從Wi-Fi模組入手,將家電連上網絡。2018年起,美的組建IoT事業部,以美居App為統一入口,把家分為多個空間場景研究。2023年,大模型的引入成為第三階段的標志,小美AI智能體成為全屋智能的“大腦”。
在六大系統——空氣、水、烹飪、光影、安防、能源中,AI開始接管“決策權”。以Air Agent為例,它實時采集室內外空氣與健康數據,通過DeepSeek推理模型生成空氣調節策略。
同樣的邏輯貫穿在每一件產品中。桌面學習燈會根據孩子學習狀態自動調光;智能門鎖識別家庭成員身份后啟動對應場景;攝像頭在用戶進門時自動物理遮蔽鏡頭,保護隱私;臥室小夜燈拍一拍即可聯動空調與定時關燈。
相比一些廠商強調“全屋中控”的概念,美的選擇讓AI滲透進單品內部,讓冰箱、空調、洗衣機都成為“智能節點”。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全屋智能觀,也就是不靠中央大腦指揮,而是讓每個設備都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相互協同。
![]()
(圖源:美的)
美的這種路線在國內市場具備一大優勢,即“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更自然。很多品牌在“全屋智能”喊得很響,但往往落腳于“控制幾臺設備+場景預設”。而美的通過讓單品具備思考能力,再向整個空間擴展,其路徑可能更貼近中國大多數家庭的“分步升級”節奏。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的美居App成為這一切的入口。數據顯示,平臺已連接超1.259億臺設備、注冊用戶1.159億、月活2312.3萬。今年3月與10月的兩次升級,分別完成了AI化和服務化的雙重轉型。它不再只是IoT控制臺,而是一個能主動提醒濾芯更換、自動生成場景、協助預約安裝的家庭服務平臺。
說到底,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缺能聯網的家電,他們要的是“更省心的生活”。真正的智能不是功能多,而是讓操作更少。過去是人去配合設備,現在是設備去理解人。
AI正在重構“全屋智能”的定義
當AI深入家庭,邊界也隨之延展。美的不再滿足于家庭空間,而是提出了“人·車·家”的一體化生態。如今,美的已與華為、榮耀、OPPO、vivo、比亞迪、蔚來等建立互聯合作,打造“車控家”、“家控車”的體驗。
例如,當車輛駛入家門前,熱水器開始預熱、燈光自動點亮;離家時,安防系統立即切換為守護模式。這種跨空間體驗,代表著全屋智能正從“家電互聯”邁向“生活互通”。
在生態層面,美的選擇開放合作,即加入工信部主導的“國內版Matter”聯盟,探索跨品牌互通的標準化路徑。尚喆博士對雷科技說:“空洞的生態沒有意義,用戶價值才是核心。”這種思考,讓美的的智能體系在整個行業都更顯前瞻性。
支撐這一生態的,是美的自研與外部協同的AI底座。美的的AI體系以自研「美言」大模型為核心,并接入DeepSeek、豆包、訊飛星火等第三方模型,通過私有化部署保障用戶數據安全和響應速度。系統能在不同模型間動態調用最優算法,實現語義理解、場景生成、設備決策的協同,讓AI不僅聽得懂,還能“做得對”。
![]()
(圖源:美的)
與此同時,美的正在推動AI能力的普惠化,讓主動智能下沉到更廣泛的產品線。目前已計劃覆蓋3000余款家電SKU,讓更多普通家庭也能體驗“無感交互”的便利。這種技術下沉思路,將智能從高端配置變為生活標配。
而在品牌維度,AI并非冷冰冰的技術標簽。美的中國區CMO徐行提出“智能化與年輕化”雙軌煥新:與迪士尼《瘋狂動物城》IP聯名、打造MALL體驗店、推出“美粉”會員體系,讓科技與情緒建立連接。如今,美的會員數已超2.6億,年度權益投入達4億元,從免費清洗到“美分之一”共創平臺,美的希望讓每位用戶都成為生態的一部分。
當然,這同時也預示著,全屋智能正成為家電行業的下一次結構性機遇。
過去十年,智能化的焦點在單品創新,如AI冰箱、語音電視、洗烘一體機;但這些孤島式智能難以形成體驗閉環。而AI大模型的引入,正在打破這一結構,當語義理解、決策推理和IoT感知融合在一起,家庭的復雜性被算法重新編織。
這不僅是一場產業升級,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再造——從“用科技簡化操作”到“用智能延展情感”。
家電巨頭擁抱AI,美的成了領頭雁
過去,家電市場的競爭在于硬件參數,誰的能效更高、誰的壓縮機更靜音;如今的競爭,則在于系統與生態,誰的AI更懂人、誰的系統更開放。美的正是憑借AI智能體和美居App兩大底層架構,完成從產品制造到服務運營的轉型。
對美的自身而言,這種“AI化”的演進,讓美的擁有了新的增長曲線。家電行業增速放緩已成共識,而AI賦能的全屋智能正在打開新的利潤空間:硬件之外的軟件、算法與服務,成為長期增長的來源。美的的AI智能體體系,意味著它不再只是賣空調、冰箱、洗衣機,而是在賣一個持續學習、不斷升級的“家庭體驗系統”。
當然,美的的進化也可能帶動整個行業的升級節奏。全屋智能不再只是高端客戶的象征,而逐漸走向普及,比如AI讓復雜的場景更易落地,也讓不同收入層的用戶都能體驗到“智能服務”的便捷。通過品牌的全面升級,美的相當于緊握住智能化時代的籌碼。
![]()
(圖源:美的)
不過,美的的AI戰略也意味著國內家電巨頭的“第二賽道”之戰正式打響。海爾仍在強化場景定制,小米深耕生態鏈,華為布局系統底層,而美的選擇以“智能體+開放生態”切入。這種路線能否成為行業共識,還有待市場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AI已經成為新的分水嶺。
未來,全屋智能或許將成為家電行業新的增長引擎。這不僅關乎技術演進,更意味著產業價值鏈的重塑。從產品思維向系統思維轉變,從單品競爭轉向生態競爭,美的的這場“AI化進化”其實是一次更具前瞻性的嘗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