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整合提效,產品精準,用戶為本」
作者|沈天香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31107輛,同比增長34.9%——11月1日,上午9時不到,奕派科技亮出10月成績單。
這是奕派科技連續第二次月銷破3萬。今年9月,其銷量為30256輛,同比增長15.8%。
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戰硝煙彌漫,傳統車企多品牌內耗加劇,而奕派科技——這家東風汽車旗下新勢力以雙月連破3萬、前10個月銷量同比增長43.6%的“奕派速度”,一躍成為行業突破增長的典型樣本。
![]()
成績背后,是奕派科技的東風奕派與東風風神雙品牌協同發力。
其中,東風奕派以eπ系列為核心、以納米系列為補充,憑借精準的產品定位、高效的體系整合與扎實的技術落地,疊加東風風神在節能車市場穩固根基,共同構成奕派科技業績整體增長的核心引擎。
當行業還在為多品牌如何避免內耗、如何破局發愁時,奕派科技以整合提效、產品精準、用戶為本的邏輯,不僅擺脫了體制僵化的困擾,更補上了智能化與敏捷性的短板,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路徑。
▍01
整合驅動體系高效作戰
在奕派科技“雙品牌”協同驅動中,東風奕派快速增長尤為引人注目。
今年6月,東風汽車整合旗下東風奕派、東風風神、東風納米等3個品牌,統一成立奕派科技,解決了傳統車企“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分散、決策效率低的痛點。
其中,東風奕派作為新能源賽道的核心品牌,成為這場大整合的直接受益者。
整合前,奕派與納米系列分屬不同運營體系,跨品牌協調需經多層審批。比如用戶提出增加哨兵模式的需求,需先由營銷端反饋至集團研發總院,再經多部門協調后制定方案,整個周期長達數星期。這種層層傳遞的模式,往往導致用戶需求落地滯后,錯失市場窗口期。
整合后,構建了全價值鏈閉環管理體系。奕派科技的研發、生產、采購、銷售團隊,被納入同一決策框架,更確立了“用戶、高效、共戰、結果”八字行動綱領,將5000余名不同業務板塊的員工,凝聚成協同作戰的整體。
“用戶的聲音不需要翻山越嶺。”奕派科技總經理汪俊君點明效率提升的核心,“現在,營銷端發現問題,當天就能拉通研發、制造團隊開會,24小時內就能給出解決方案。”
這種效率提升并非靠口頭承諾,而是有制度保障落地:集團下放DOA授權,產品決策、商務政策制定、服務方案設計等權限,不再需要層層上報集團,實現本級業務閉環。
![]()
更關鍵的是,整合后,東風奕派能集中集團核心技術資源。
研發端的整合,讓技術落地速度翻倍。集團建立“1+N+X”研發體系:“1”為集團研發總院,聚焦前沿技術與國家重點課題;“N”為產品研發,負責將技術轉化為市場需求;“X”為外部合作伙伴。過去分散在不同品牌的量子架構、馬赫動力、天元智駕等技術底座,如今均優先向東風奕派傾斜。
這些技術儲備,成為東風奕派打造優質產品的硬實力,如全球首個16000噸一體化壓鑄設備,使車身抗扭變形能力達到傳統車身的3倍;自研固態電池(2026年上車,能量密度350Wh/kg,-30℃續航達成率70%+),可解決用戶冬季續航焦慮等。
今年8月1日,奕派科技發布“未來之翼”戰略,明確提出用戶導向的核心發展方向,將深度聚焦用戶需求,從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全方位打造用戶型科技企業。
![]()
這一戰略定位,不僅讓品牌更貼近用戶,也為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指明了方向,成為推動9、10月及未來銷量增長的重要戰略支撐。
東風奕派的用戶導向,不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落實到快速響應、持續迭代的行動中:汪俊君開通微博賬號,直接聽取用戶反饋;每月舉辦用戶座談會,邀請車主參與產品迭代討論……
服務政策上,在購車端,東風奕派推出多重豪禮,降低用戶購車門檻;在用車端,建立10分鐘響應、1小時方案、1天閉環的服務機制;推出車主專屬活動,比如納米06車主的露營派對、eπ007車主的賽道日等,增強了用戶粘性。
技術落地解決痛點,用戶運營提升好感,二者構成雙輪驅動,讓東風奕派不僅贏得銷量,更贏得口碑。
▍02
一車一標簽精準匹配用戶
如果說整合是東風奕派的效率底座,那么,精準的產品矩陣,就是打開市場的金鑰匙。
不同于他者多車型堆砌、同質化內耗的策略,東風奕派通過橫向價格分層+縱向場景細分,構建了覆蓋代步、潮玩、家庭等全需求的產品網絡,讓不同預算、不同場景的用戶,都能在這里找到專屬選項。
東風奕派的產品價格帶清晰且互補,從5萬-25萬元,各車型起售價間隔3萬-8萬元,既避免了內部競爭,又形成低端卡位、中端放量、高端突破的立體攻勢:
在5萬-12萬元代步市場,由納米系列扛起大旗,主打精致國民車。
其中,納米01(參數丨圖片)自2024年上市以來,累計銷量近10萬輛。憑借同級最長軸距(2663mm)、全域安全車身,它成為都市年輕群體第一輛車的首選。
納米06則以城市通勤+戶外游樂雙場景定位,通過天地門設計和天元智駕等,吸引大量喜歡露營和短途旅行的用戶。
![]()
在13萬-25萬元主流市場,由eπ系列主攻,承擔品牌向上與銷量放量的雙重任務。
作為年輕潮玩座駕,eπ007以后驅架構+8155芯片+eπ PILOT駕駛輔助,精準擊中追求操控與智能的Z世代。
eπ008則聚焦多孩家庭,以真三排大六座、202km純電續航(增程版)和108項舒適升級,成為業內第一個將豪華六座體驗帶入主流價格區間的車型。上市不到1個月,eπ008就沖到15萬-20萬元級新能源中大型SUV銷量TOP2。
![]()
東風奕派這種布局,不僅覆蓋了主流價格區間,更實現了用戶生命周期管理。
首次購車的年輕人,可能選擇納米01,三五年后他們升級換購時,多數會自然過渡到eπ007或eπ008;家庭用戶在體驗過eπ008的舒適后,未來換購高端車型時,自然優先考慮東風奕派的產品——這種品牌忠誠度閉環,正是東風奕派區別于競品的關鍵優勢。
當前行業配置內卷,但東風奕派沒有陷入“堆料競賽”,而是通過場景定義產品,讓每款車型都有清晰的用戶記憶點,做到“一車一標簽”。
納米系列中,納米01是日常通勤的精致伙伴,針對都市白領的通勤+短途代步需求;納米06是輕戶外的智趣玩家,滿足年輕用戶的城市通勤+周末露營需求。
奕派系列中,eπ007是潮流青年的好玩座駕,針對追求個性的年輕用戶;eπ008則是多孩家庭的大舒適家,聚焦家庭用戶的核心選擇。
通過這些場景化定位,東風奕派讓每款車都精準擊中目標用戶,避免了一款車滿足所有人的尷尬,也讓品牌在用戶心中形成專業、精準的認知。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短期靠營銷,長期靠技術+用戶。東風奕派的增長,并非依賴價格戰,而是憑借扎實的技術底座與精準的用戶導向,構筑起他者難以復制的品牌護城河。
▍03
分合平衡的藝術
在其他傳統車企還為多品牌如何協同、新能源如何破局而焦慮時,東風奕派以獨特的增長邏輯,為行業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范本:轉型的核心不在于推出多少品牌,而是讓每個品牌都精準擊中用戶;增長的關鍵,不是拼價格,而是把整合效率轉化為產品力優勢。
過去,不少傳統車企陷入多品牌疊加的陷阱,旗下各品牌定位模糊,產品同質化。這不僅分散了研發、營銷資源,還導致內部競爭,最終內耗大于增長。
而東風奕派通過整合而非疊加的策略,將納米系列的年輕基因與奕派系列的中高端定位相結合,既避免了內部競爭,又形成了覆蓋全場景的產品合力——這種分合平衡的藝術,正是傳統車企轉型的關鍵。
在定位上,奕派和納米天然互補:奕派主打12萬-25萬元區間,納米則聚焦6萬-12萬元。整合后,東風奕派以“雙品牌”構建更完整的產品矩陣,覆蓋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
這種整合也為經銷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東風奕派開放了跨品牌授權,讓優質經銷商從原來只能銷售兩款車型,擴展到可以銷售4款,顯著提升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東風奕派的增長也證明,傳統車企的優勢并非包袱,而是護城河。
東風汽車的56年造車底蘊,讓東風奕派的產品在安全、操控、品質上,都有扎實的基礎;與華為深度合作、聯合開發高端智能SUV,讓東風奕派補上智能化的短板。這種自主核心+生態互補的模式,既規避了新勢力技術短板的風險,又避免了傳統車企轉型僵化的問題。
“奕派速度”的背后,是整合提效、產品精準、技術落地、用戶為本的底層邏輯。
![]()
當前,汽車行業已進入電動化+智能化深度競爭的新階段。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只有勇于擔當,方能共克時艱;只有團結奮進,才能披荊斬棘。市場競爭只會越來越卷,車企唯有握緊拳頭集中發力,方能打出爆發力。
東風汽車整合成立奕派科技,就是要構建面向市場、更加靈活運營的體制機制,給予奕派科技充分自主權,賦予對等的責權利,讓“聽見炮火的人”做決策。
雙月連破3萬輛,表明在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的過程中,東風奕派已憑借清晰的定位、高效的體系、扎實的產品,在主流新能源市場站穩了腳跟。該品牌不僅是奕派科技的增長引擎,更是東風汽車向用戶型科技企業轉型的成功實踐。
再過9天,11月10日,新車eπ007+上市,助力東風奕派加速沖刺。
未來,隨著固態電池、超千伏高壓架構等技術落地,以及與華為合作車型的推出,東風奕派的增長故事還將繼續。其背后的整合-精準-用戶的邏輯,將成為更多傳統車企轉型的參考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