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編輯丨DL
剛剛還說要繼續打個兩三年,現在又放話同意進行和平談判了,澤連斯基的善變看起來和特朗普如出一轍,當然,談判可以,條件是不能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好在這個條件不是那么難以滿足。
如今,特朗普支持“在現有邊界停火”的倡議,就是俄烏可能停火的重要信號,但這場打了三年多的戰爭總要有人來背鍋,而這個最大的罪人已經浮現。那么,這個罪人到底是誰?又會受到怎樣的審判?
![]()
絞肉機里的致命平衡
如今俄烏戰場的態勢,早已不是大開大合的閃電突擊,而是一寸一寸地反復拉鋸。烏克蘭約五分之一的主權土地,如今已在俄羅斯的實際控制之下。尤其是在頓涅茨克和赫爾松這些東部地區,放眼望去,滿目瘡痍,幾乎找不到一棟完整的建筑。
前線的烏克蘭士兵,肉眼可見地疲憊不堪,他們面臨著雙重短缺:兵員不足,炮彈也嚴重告急。有報道甚至指出,一支烏克蘭坦克部隊的有效作戰力量一度跌到了駭人的6%,這幾乎等于喪失了戰斗力,戰爭已經徹底淪為一場比拼消耗的“絞肉機”。
![]()
就在烏軍精疲力竭之際,俄羅斯方面卻似乎越戰越勇。就在今年底,俄軍發起了據稱是開戰以來最迅猛的攻勢,甚至宣稱在庫皮揚斯克方向包圍了烏軍主力。這種不對稱的消耗戰背后,是俄羅斯早已將整個國家經濟調整為“戰時軌道”,能夠動員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戰場。
西方提供的先進武器,也陷入了一個奇怪的悖論。美國給烏克蘭送來的武器并未能扭轉戰局,反倒是那些備受矚目的明星裝備,比如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損失慘重。事實證明,單一的先進武器無法改變消耗戰的本質。
![]()
與此同時,俄羅斯則另辟蹊徑,從伊朗和朝鮮那里獲取了大量的無人機和炮彈,用相對廉價但管用的武器來維持火力密度。他們甚至已經規劃到2028年,屆時將有能力生產上千輛新坦克。這種適應性,讓俄羅斯在消耗戰中占據了優勢。
更有意思的是,普京還下達了一道特別指令,要求確保那些自愿投降的烏克蘭士兵的安全。這顯然不是什么大發慈悲,而是一種精準的心理戰術,目的就是在烏軍士氣低落的時候,從內部瓦解他們的抵抗意志。
![]()
一邊輸血一邊放血
這場打不完的仗,背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濟模式在“供能”。一邊是俄羅斯頂著制裁壓力,硬生生扛過來的戰時經濟;另一邊則是完全依賴西方“輸血”才能喘息的烏克蘭。正是這種經濟上的對峙,保證了誰也無法被迅速擊垮,從而為軍事僵局源源不斷地注入燃料。
西方的制裁大棒確實給俄羅斯帶來了麻煩,但遠未達到將其擊垮的程度,莫斯科很聰明地調整了策略,把原本賣給歐洲的能源,大量轉向了中國和印度等國。
令人驚訝的是,盡管被全面封鎖,俄羅斯的GDP據說還實現了一些增長,這足以說明,想通過經濟手段讓俄羅斯的戰爭機器停下來,基本是不可能了。
![]()
反觀烏克蘭,情況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的國家命脈,幾乎完全攥在西方盟友的手里,每一分錢的援助都事關生死存亡。國內的工業和能源設施,在連綿的戰火中早已化為一片廢,國家的公共債務預計將飆升至GDP的90%左右。可以說,一旦西方的援助斷供,烏克蘭的崩潰就是以天來計算的。
但問題是,這根“生命線”正變得越來越不可靠。美國國會為了新一筆援烏資金吵得天翻地覆,拖延許久后才勉強通過一個縮水版方案,“援助疲勞”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歐盟那邊承諾的長期援助計劃,也總是面臨各種延誤和資金短缺。
![]()
這種“疲勞”并非空穴來風,歐洲自己也正承受著戰爭帶來的經濟反噬。能源危機和嚴重的通貨膨脹,讓歐洲民眾苦不堪言,就連德國這樣強大的制造業核心,也開始出現企業外遷的現象。
自身的經濟困境,直接限制了歐洲無限期支援烏克蘭的能力和意愿,于是,一個怪圈形成了:援助的金額,總是卡在“剛好能讓烏克蘭不倒下,但又不足以讓它打贏”的尷尬位置上。
![]()
歐洲的分裂才是戰爭的真引擎
在這場沖突里,美國只能算是那個小心翼翼、時刻盤算著自己利益的幕后贊助商。而導致這場戰爭拖入無底深淵的真正“罪魁禍首”,其實是歐洲自己。正是歐洲內部那種根深蒂固、無法調和的分裂,才是這場僵局的政治總根源。
這種分裂,在“老歐洲”和“新歐洲”之間表現得淋漓盡致。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核心國家,他們的算盤是:俄羅斯必須被削弱,但絕不能亂糟糟地崩潰。他們想要的,是一個“可控”的沖突,這實際上給烏克蘭的反攻能力設定了上限。
![]()
但另一邊,以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為首的“東翼”,想法則完全不同。歷史的傷疤讓他們對俄羅斯有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和憎恨,他們追求的是俄羅斯的徹底失敗,一勞永逸地解除這個心腹大患。為此,波蘭甚至將國防預算提升到了GDP的4%以上,擺出了一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俄羅斯徹底按倒的架勢。
更糟糕的是,歐盟內部還存在像匈牙利歐爾班政府這樣的“攪局者”,他們一貫性地阻撓歐盟采取統一的對俄行動。這種內部的掣肘,讓歐盟根本無法形成一股統一、果決的力量去改變戰爭走向。
![]()
正是這種內部的混亂和分歧,導致了歐洲一種“半推半就”的援烏政策,這恰恰是所有可能中最糟糕的一種。它給了烏克蘭不切實際的希望,卻又拒絕給予其贏得勝利的真正手段。這種尷尬的局面,甚至引來了各方的指責。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公開指責是歐盟在拖延戰爭,就連一位美國白宮官員也曾不點名地批評某些歐洲盟友的行為正在延長沖突。歐洲就像一個猶豫不決的房東,眼看著房子著火,卻因為內部爭吵而遲遲拿不出滅火方案,最終只能任由大火繼續燃燒。
![]()
結語
回過頭看,整個戰局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環環相扣。前線的絞肉機,靠著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濟模式在供血,而這一切又被歐洲內部的政治分裂牢牢鎖死,最終形成了一個穩定得可怕的、不斷吞噬生命的僵局。
在這種情況下,最可能出現的結局,既不是某一方的徹底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全面潰敗,而是一個誰都不滿意的“凍結沖突”。就像當年的朝鮮半島一樣,戰火暫停,但敵意永存。
![]()
對俄羅斯而言,它將陷入長期的國際孤立和經濟困境,得不償失。而對烏克蘭來說,它將變成一個領土殘缺、債務纏身、失去出海口的內陸國,民族復興的夢想被無情擊碎。而歐洲,則要在自己的家門口,面對一個流血不止的傷口,和數百萬難以安置的難民。
或許,這場戰爭最大的悲劇,并非某個國家的侵略,也不是某個大國的算計,而是一個大陸,在面對自家門口的災難時,所表現出的集體無能。這個所謂的“僵局”,不過是全球性無力感的一個縮影罷了。
![]()
新京報2025-10-27《澤連斯基稱與盟友七至十天內制定停火方案》
央廣網2025-10-25《特朗普提議“凍結”戰線、劃界停火 金一南:特朗普調停俄烏停火完全站在美國利益的角度考慮》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