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商業精英”如今卻因漸凍癥全身幾乎失去行動能力。
起身需要3名阿姨同時攙扶,就連一口痰都可能讓他窒息。
但在這樣的絕境里,蔡磊沒有選擇等待“終點”的到來。
他一邊坦然安排后事,一邊用僅能活動的眼球操控儀器,每天工作到深夜。
這種對命運的死磕,竟讓他的“漸凍”人生續寫出別樣的“傳奇”。
2019年9月,蔡磊拿到確診報告時,人生正處于高光時刻。
事業有成,兒子剛剛出生幾個月,家庭美滿。
誰也沒想到,這個家族三代及親屬都沒有漸凍癥病史的人,會被這種罕見病“隨機砸中”。
![]()
起初,有人將病因歸咎于命運無常。
然而深究后才發現,漸凍癥可能與遺傳、免疫、環境等多種因素相關。
它遠比想象的離我們更近。
![]()
確診初期,蔡磊的身體變化還不明顯,只是偶爾感覺肢體乏力。
但病情進展極快,先是雙手雙臂喪失功能,手指無法打字。
接著面部肌肉萎縮影響說話吞咽,聲音變得微弱。
后來雙腿肌肉也在萎縮,隨時有摔倒的危險 。
![]()
到2025年,他的身體已完全“凍住”。
胳膊軟得像面包,能直接摸出骨頭輪廓,放開手就會耷拉下來,肩膀比以前縮了5厘米。
吃飯、穿衣、翻身這些瑣事,全靠3名阿姨寸步不離地照料。
每兩小時還要躺下拍打身體,才能緩解神經壓迫的劇痛。
![]()
最基本的喝水都成了難題,普通水容易嗆咳引發窒息。
必須使用增稠劑調成糊狀,再用針管慢慢喂入。
而漸凍癥最殘忍的地方,在于患者意識始終清醒。
他能清晰感知身體一點點失去控制卻無能為力。
![]()
妻子想來探望他,他卻在屏幕上打下“我沒事,你放心”拒絕妻子的探望。
但私下他卻告訴護工,“不想讓他們看到我現在的樣子,怕他們難過”。
沒有人知道,這個在人前強硬的漢子,夜里要承受多少身體的劇痛與內心的煎熬。
而更讓人揪心的是,他比誰都清楚,自己的時間正在快速流逝。
![]()
醫生曾告誡蔡磊,好好休養做好護理,或許能多活幾年。
但蔡磊拒絕了這種“等待死亡”的活法。
他說:“哪怕明天就死去,今天我也會努力24小時奮斗,因為我堅信有希望”。
他很快卸下公司大部分工作,卻比以前更忙了。
![]()
他要為自己,更要為50萬病友和這個病背后的無數家庭,搭建一座通往希望的橋。
新藥研發有“雙十定律”:需投入10億美元、耗時10年,成功率卻只有10%。
過去30年,全球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發上砸了上萬億美元,幾乎全失敗了。
蔡磊沒有退縮,他把自己的資源、人脈和積蓄全部押上。
![]()
從一個醫學門外漢做起,翻遍中英文醫學論文,一點點啃晦澀的專業知識。
他先做了件基礎卻關鍵的事,就是搭建了世界最大的漸凍癥患者科研數據平臺。
他添加了上千位病友的微信,說服他們記錄病情進展和用藥情況。
把一個個零散的生命數據,拼湊成對抗病魔的“信息堡壘”。
![]()
有了數據,他又像風險投資人一樣,在全球尋找有潛力的研發管線。
他奔走在投資人、科學家和藥企之間,說服他們為這個“希望渺茫”的領域投入資金。
全身癱瘓后,他學會了用眼球控制電腦,AI模仿他的聲音與人交流。
![]()
每天晚上 11 點,護工都會提醒他:“蔡總,該休息了。”
可他往往會用眼控儀敲出 “再等半小時,把這個會議紀要看完”。
護工說,他經常工作到半夜 12 點,有時甚至會忘記吃飯,需要護工反復提醒。
![]()
如今他投資推動的“漸凍癥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已在上海啟動。
首批患者完成設備植入,未來或許能讓癱瘓患者用思想連接世界。
只是沒人敢問,他自己還能不能等到技術成熟的那一天。
2025年秋,一個消息讓蔡磊的團隊振奮不已。
![]()
他們參與研發的藥物,對一位20多歲的基因型病友起效了。
用藥前,安揚只能坐在輪椅上,連抬手抓東西都做不到。
用藥三個月后,她不僅能自己扶著床頭坐起來,還能扶著桌子慢慢行走。
于是她特意錄制了一段視頻發給蔡磊表達感謝。
![]()
蔡磊看到視頻后專程去了醫院一趟。
他坐在輪椅上,頸部靠護工用手輕輕托著,目光一直追隨著安揚的動作。
看著她小心翼翼地邁出腳步,他的眼神里滿是欣慰。
待安揚走到他面前時,他盯著眼控儀的屏幕,光標緩慢地移動。
半天才敲出一行字,讓助理讀給安揚聽:“繼續加油,我們都在等你走得更遠。”
![]()
那一刻,安揚的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
而蔡磊只是用眼控儀打出一個 “微笑”的表情符號。
這是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多年,迎來的第一縷陽光。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份成功的喜悅背后藏著怎樣的遺憾。
![]()
這款能給病友帶去生機的藥物,對蔡磊自己沒用。
這些藥物只對特定的“基因型”漸凍癥起效,而他卻不幸是“散發型”漸凍癥。
所以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希望照在別人身上。
可他沒有絲毫沮喪,反而格外振奮:“已經拯救了很多生命,這就是我拼搏的意義”。
![]()
隨著蔡磊名氣的增加,質疑聲卻從未停止。
有人說他得絕癥了還“割韭菜”,有人說他只是裝病博流量。
蔡磊不在乎這些負面評價,他的時間根本不夠用來辯解。
但他的付出卻被無數病友看在眼里,他們都不約而同的站出來為他發聲。
![]()
一位來自山東的病友家屬留言“我父親經過蔡磊團隊治療后已經能自己翻身了,家里條件不好,而所有的治療都是免費做的,你們好好了解事實了嗎?”
另一位家屬則寫道:“蔡磊從來沒向我們要過一分錢,反而給我們捐錢捐物,這樣的人,怎么會是為了名氣和錢?”
![]()
如今的蔡磊,依然每天在眼控儀前工作到深夜。
清華大學研發的智能呼吸輔助裝置、實驗室里突破的“數字孿生”技術,都成了他新的期盼。
或許他無法親眼看到漸凍癥被攻克的那天,但他點燃的火種,早已成炬。
![]()
蔡磊的身體還在被“凍結”,死亡的陰影從未遠離。
但他用僅能活動的眼球,在鍵盤上敲出了對抗絕癥的“武器”。
用正在萎縮的肌肉,為50萬病友撐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他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力量從不在長度,而在厚度。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