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接近尾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購置稅政策變化成為市場焦點。此前延續多年的購置稅免征政策將在12月31日終止,2026年起至2027年底,政策調整為按5%稅率減半征收,且設置單車最高1.5萬元減免限額,同時大幅提高了車型的技術準入門檻。
在此背景下,多家車企相繼推出購置稅兜底補貼,既是應對政策變動的被動調整,也是爭奪年末訂單的主動出擊。
![]()
從政策核心變化來看,此次調整并非簡單的稅率變化,更像是對新能源車型技術實力的篩選。純電車型的百公里能耗要求按整備質量分級,越重的車型能耗標準越嚴苛,例如整備質量小于1090kg的純電車,百公里電耗需低于10.1kWh,而超過2710kg的車型則需控制在19.1kWh以內。
混動車型的變化更為關鍵,WLTC工況下的純電續航門檻從原來的43km躍升至100km,這意味著市面上部分純電續航較短的混動車型將無法享受2026年的購置稅減免。
政策的技術篩選,也讓車企的補貼政策多了一層篩選適配車型的意思,多數品牌的補貼僅覆蓋符合2026年減稅標準的車型,未達標的車型則面臨被市場淘汰或清庫存的命運。
當前車企的補貼方案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特征,并非“一刀切”的普惠。從覆蓋范圍看,可分為全系覆蓋與特定車型聚焦兩類:
小米、奇瑞、長安等品牌選擇對旗下所有符合2026年技術標準的車型提供補貼,最高金額均為1.5萬元,鎖單截止時間多集中在11月30日;
![]()
而蔚來、理想、極氪等新勢力則更聚焦熱門車型,蔚來僅針對全新ES8,理想鎖定i6,極氪則分車型設置期限,煥新7X需在11月30日前鎖單,9X與煥新001則截止到10月31日。
鴻蒙智行的補貼范圍介于兩者之間,覆蓋問界M7、智界R7/S7等主力車型,鎖單截止時間為11月3日,是目前已知期限最短的品牌之一。
從補貼觸發條件與時間窗口來看,幾乎所有車企都將非用戶原因作為核心前提,僅當因廠家生產延遲、運輸受阻等問題導致訂單跨年交付(2026年開票)時,補貼才生效;若用戶主動退單、更改配置導致交付延遲,則無法享受補貼。
![]()
這一規則既規避了車企的額外風險,也對消費者提出了謹慎下單的要求。時間窗口上,蔚來是唯一將鎖單截止時間延長至12月31日的品牌,比多數同行多了一個月的緩沖期,這與其車型交付周期較長的特點相符;而極氪、理想部分車型的10月31日截止期限,則更偏向于快速鎖定近期意向用戶。
對于消費者而言,面對紛繁的補貼政策,需避開盲目跟風的誤區,聚焦三個核心要點。其一,明確鎖單期限與合同約定,不同車企的截止時間差異較大,且口頭承諾存在風險,務必要求銷售將購置稅補貼條款寫入購車合同,避免后期糾紛;
其二,確認車型是否符合2026年技術標準,尤其是混動車型,需重點關注WLTC純電續航是否達到100km,若車型本身未達標,即便有補貼,2026年仍無法享受減稅,補貼也就失去了意義;
其三,無需過度焦慮,政策調整帶來的不僅是成本上升,也可能是清庫存機會。目前已有部分未達標車型進入降價清庫存階段,且未來兩個月或有更多車企跟進補貼,消費者可留出對比選擇的時間,無需因期限焦慮倉促下單。
下面附上各車企車企新能源購置稅補貼兜底政策,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