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劉思齊在家人的陪同下,終于踏上了朝鮮的土地,她是來為丈夫毛岸英掃墓的,岸英犧牲的消息,就像是一個炸雷,將劉思齊的心炸得支離破碎,她實在無法接受這個噩耗,后來在毛主席的同意下前往蘇聯學習,1957年時才回國。直到如今,她終于能鼓起勇氣到這里來看看。
01
當她看到岸英的墓碑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如雨下,她念叨著:“岸英,我來晚了,這么多年了才來看你,我代表父親來看你了……”邵華擔心地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姐姐,只希望她能堅強,挺過這個難關。
劉思齊臨走時,她從墓地捧起了一把黃土,仔細地包好裝進口袋里,就像是帶岸英回家一樣。最后,在向墓碑三鞠躬之后,她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
劉思齊和毛岸英的緣分最早要從1927年時說起,那時一個名叫劉謙初的青年帶著戀人張文秋,到好友毛澤東家做客,好友還打趣他說,希望他們能盡快成婚,然后多生女兒,這樣就能和自己的兒子結親了。
1930年,劉謙初被捕,妻子張文秋已經身懷有孕,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張文秋前往上海,并生下了一個女嬰。丈夫之前就交代過,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取名為思齊。可惜的是,孩子都沒有見過父親,劉謙初就犧牲了。
此后,張文秋帶著女兒幾經輾轉終于來到延安,1938年,8歲的劉思齊登臺演出話劇,劇中人物和她的身世很相似,她聲情并茂地演出感動了臺下的觀眾,其中就包括毛主席。演出結束后,毛主席上臺慰問演員,才知道這個小女孩就是好友的孩子。這也是劉思齊第一次見到毛主席。
![]()
1939年,劉思齊的生活又發生了巨變,繼父陳振亞被害,她和母親則被軍閥關進了監獄,直到1946年才被解救出來。回到延安去看望毛主席時,劉思齊見到了剛從蘇聯回來的岸英,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48年,在西柏坡,她和毛岸英重逢,這次兩人的感情開始升溫,雙方父母也同意他們交往,但由于她未滿18歲,所以一直到1949年10月,兩人才舉行了婚禮。
1950年,毛岸英決定前往朝鮮參戰,他不希望妻子擔心,于是就說自己是到外地出差,妻子當時正因病住院,在照顧了她兩夜之后,毛岸英就告別了妻子去往朝鮮,結果這一去就是天人永隔。
02
沒有父母會不疼愛子女,岸英的犧牲讓毛主席悲痛萬分,當時他心里還惦記著自己的兒媳,在他心里早就將思齊當成自己的女兒了。
他明白劉思齊的痛苦,常常開導她,現在還年輕,不能在痛苦中生活一輩子,還是要找個伴兒的。他說自己是不贊成所謂從一而終的,相信岸英要是知道的話,也一定是不愿意的。他希望能幫她找個好歸宿。
![]()
1961年,劉思齊從北大畢業,來到解放軍的科研部門做翻譯。身邊有人了解了她的情況后,就介紹了一個適合的對象給她,這就是楊茂之。
他1932年出生在河北唐山,是我軍的首批空軍學員。他和劉思齊1954年時還曾經在蘇聯有過一面之緣,如今在空軍學院從事教員工作。毛主席對于楊茂之很滿意,征求了思齊母親的意見之后,就讓他們先接觸一下。
相處一段時間過后,劉思齊覺得楊茂之為人正直踏實可靠,兩人決定結婚。毛主席知道后非常高興,這也算是了結了自己的一樁心事了。1962年,兩人舉行了婚禮,毛主席雖然沒有到場,但還是準備了禮金,說自己這是嫁女兒。
![]()
劉思齊和楊茂之感情很好,一共生了4個子女,楊茂之非常理解妻子對于毛岸英的感情,也很支持,2006年,75歲的劉思齊來到朝鮮,這次她去的是岸英犧牲的地方,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她依舊是痛徹心扉。
她說自己今后要是來不了了,就讓孩子們代替過來祭奠。為了國家和人民,有千千萬萬的戰士犧牲在了朝鮮,其中就包括自己的丈夫毛岸英,他永遠是自己的家人,也希望中朝友誼萬古長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