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上廁所時,大多時候匆匆完事,很少會留意身體發出的細微信號。可你知道嗎?中醫里常說 “脾為后天之本”,它就像家里默默付出的 “后勤管家”,負責運化食物、輸送營養,平時不聲不響,一旦出了問題,卻會在如廁這件小事上悄悄 “提醒” 我們。
就像《黃帝內經》里提到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雖然沒直接說如廁表現,但脾的功能失常,最先影響的就是身體代謝和排泄。生活里不少人總覺得沒精神、容易累,以為是沒休息好,卻沒發現上廁所時的一些異常,早已是脾虛發出的信號。
![]()
第一個要留意的是大便的形態。正常的大便應該是成形的,像香蕉一樣軟硬適中。可要是每次上完廁所,發現大便黏在馬桶上沖不干凈,或者用紙巾擦的時候總覺得擦不徹底,這很可能是脾虛導致水濕運化不暢的表現。脾沒法好好把身體里多余的水分運化出去,這些濕氣就會跟著大便排出,讓大便變得黏膩。
![]()
第二個異常是大便次數的改變。有的人可能一天要上好幾次廁所,而且每次大便都比較稀溏;還有的人則反過來,好幾天才排一次便,排便時還特別費力,即便排出,大便也比較干硬。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和脾虛有關。脾功能弱了,要么沒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和水分,導致大便稀溏、次數增多;要么因為運化能力不足,腸道失去濡養,變得干燥,進而出現便秘。
第三個需要關注的是如廁時的身體感受。如果每次上廁所都覺得沒力氣,排便時要費很大勁,甚至排完后還覺得腰酸腿軟、渾身乏力,這也可能是脾虛的信號。中醫認為 “脾主肌肉”,脾虛會導致肌肉失去濡養,變得無力,而排便需要腹部肌肉配合發力,肌肉沒勁兒,自然就會覺得排便費力,事后也容易疲憊。
![]()
第四個異常是早晨如廁后的狀態。要是每天早上上完廁所,總覺得精神不濟,不想說話,胃口也不好,甚至還有點腹脹,這或許也是脾虛在 “打招呼”。經過一整晚的休息,身體本該充滿活力,可脾虛會影響氣血的生成和輸送,讓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支撐,所以才會在早晨出現精神差、胃口不佳的情況。
其實脾虛并非什么嚴重的問題,只要我們及時發現信號,在生活中稍加調理就能改善。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小米、山藥、南瓜等,這些食物溫和養胃,對脾的調理很有幫助。同時,要注意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因為生冷食物容易損傷脾陽,油膩食物則會加重脾的運化負擔。另外,適當的運動也很重要,像散步、慢跑等輕度運動,能促進身體的氣血運行,幫助脾更好地發揮運化功能。
![]()
當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這些表現也只是參考。如果發現自己有這些異常,不用過于焦慮,先從調整生活習慣入手,要是情況持續沒有改善,再咨詢專業人士的建議也不遲。畢竟,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及時給予調理,才是守護健康最樸素也最有效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