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無法做出預測,我們正在波克羅夫斯克附近積極機動。
![]()
克羅夫斯克-米爾諾赫拉德“口袋”地區的局勢,極為動蕩,一天內會變化多次。占領軍大規模動用小型突擊小組,甚至有時,還使用單兵戰斗人員,以小型破壞和偵察小組的戰術行事。他們的目標是,持續施壓,避免正面交鋒,消耗烏克蘭的防御力量。天氣惡化對雙方均造成阻礙,但“綠色地帶”(指植被茂密的地區)的存在,為敵方小組提供了更多偽裝機會。
若東南翼面臨被戰術包圍的威脅,則可能需組織防御部隊,有序撤出部分居民點,以保存人員并直接在波克羅夫斯克和米爾諾赫拉德兩市加強防御,防止兩座城市被占領。同時,若在多布羅皮利亞突出部,實際殲滅敵方集群,則可向戰斗激烈的波克羅夫斯克方向增派兵力。
同時,敵方試圖從恰索夫亞爾地區加大壓力,向該地調派預備隊。不過,目前敵方在該段戰線上的進展,小于波克羅夫斯克附近。烏克蘭武裝部隊預備役軍官、軍事專家克拉馬羅夫在接受烏媒采訪時,表達了這一觀點。
問:
對波克羅夫斯克-米爾諾赫拉德“口袋”地區局勢的評估各不相同。據美國戰爭研究所評估,目前,該段戰線集中了1.1萬名的占領軍集群。顯然,敵方現已將該方向確定為首要目標。同時,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西爾斯基將軍表示,目前不存在對烏軍的包圍,局勢雖緊張但仍在掌控之中。您如何評估當前局勢?守住這些城市的前景如何?
答: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無法做出預測。身處前線的戰士、中層軍官表示,昨天至前天,一天內作戰局勢就變化了4至5次(編輯注:該采訪錄制于10月31日)。
![]()
我們積極機動,試圖反擊、截斷,不給敵人擴大戰果的機會。敵方也在積極機動,積極滲透,其2至4人的突擊小組,有時甚至單個滲透。如果說,此前偵察破壞小組是一種孤立的“人工工具”,那么現在,我們正看到其大規模使用類似偵察破壞小組的嘗試。
敵方在尋找新的方式、新的方法,來埋葬他們的士兵。畢竟這不是經典的偵察破壞小組的工作,他們沒有足夠多的,受過充分訓練的專業人員,來發動偷襲戰術。然而,他們仍在這么做。他們的任務就是制造麻煩,同時避免交戰,迫使烏克蘭國防軍,在他們控制下的城市里追擊他們。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我們的人力較少,他們把我們引開,相應地,這消耗了我們的兵力。
在某些時候,他們能夠積聚力量,展開積極的戰斗行動。但突擊分隊的經典戰術是:進入、鞏固陣地、開始火力打擊,并讓后續部隊跟進。
關于評估該方向上的俄軍人數為1.1萬人——在我看來,這并不完全符合實際情況。人數要多得多,首先是人。他們的人數至少是我們的四倍。也許這1.1萬人只是針對米爾諾赫拉德(烏克蘭城市)的,并不包括波克羅夫斯克(烏克蘭城市)以及這個突出部的東南部地區,那里也有關鍵部隊和據點,目前也正遭受持續攻擊。
舉個例子:在將烏克蘭武裝部隊從庫爾斯克州驅逐出去的行動中,俄方動用了3萬至4萬人的集群。這次行動投入的人力要多得多,所以我不明白這1.1萬人的數字從何而來。這個數字完全不準確。
是的,戰斗激烈,局勢變化非常迅速。現在,在波克羅夫斯克和米爾諾赫拉德周圍的這片區域,誰更靈活、戰術上更迅速,誰就能贏得這場戰斗。
不排除要從位于波克羅夫斯克-米爾諾赫拉德“口袋”東南部的居民點撤出,以保護人員,但同時,加強波克羅夫斯克和米爾諾赫拉德的防御陣型,不給敵人占領這兩個關鍵據點的機會。
![]()
問:
您認為天氣、秋雨對敵方的行動有何影響?
答:
客觀地說,惡劣的天氣條件既妨礙防守方,也妨礙進攻方。但只要樹葉還沒落光,只要還有所謂的“綠區”,這就給敵人在進入我方陣地時提供了偽裝的機會,他們正試圖利用這一點。
問:
關于所謂的“多布羅皮利亞突出部”的問題。如果看一下作戰地圖,可以看到敵方集群已最大限度地收縮。能否預測其將被完全消滅?
答:
這是我們成功擊退攻擊的一個例子。這不是滲透,而是試圖插入我們的防御陣型。我不排除,這是試圖在開始對波克羅夫斯克和米爾諾赫拉德發起積極進攻之前,制造一個危險的緊張區域,以便在這個方向上,最大限度地分散我們的兵力。幸運的是,這一威脅已被及時消除,插入的企圖被擊退。大量俄軍被消滅。
如果我們恢復防御陣型,這或許能讓我們騰出一部分兵力,將其投入到波克羅夫斯克-米爾諾赫拉德一線。
![]()
問:
有消息稱,俄羅斯國民近衛軍后勤部門的士兵正被調往恰索夫亞爾,加入俄軍突擊部隊。您認為這可能是什么原因?為什么敵方偏偏選擇在這個前線地段加強兵力?是否也與康斯坦丁尼夫卡,即另一個“突出部”有關?
答:
實際上,恰索夫亞爾并未被俄軍完全占領。這座小城已淪為灰色地帶。俄軍在康斯坦丁尼夫卡的進展,甚至比在波克羅夫斯克還要小。且暫不考慮波克羅夫斯克,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進攻康斯坦丁尼夫卡的先決條件。
![]()
在他們理想的方案中,他們希望同時開展積極進攻行動,以奪取波克羅夫斯克和康斯坦丁尼夫卡。他們明白,現在需要從東北方向,即恰索夫亞爾一側,對康斯坦丁尼夫卡施加壓力,或許正因如此,他們才試圖將更多預備部隊調往那里。
但我認為,他們并非強制從后方部隊調人前往。他們更積極地在推行招募計劃,以一定的物質報酬吸引人員參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